清晨微光初露,老旧小区的狭小空地上,几位佩戴党员徽章的身影已在忙碌,调整着遮阳棚的位置,只为让晨练的老人共享一小片舒适的荫凉;傍晚华灯初上,社区党员志愿者引导着孩子们在安全区域游戏,笑语取代了车流缝隙间的危险追逐……这些细微之处,正是千钧之重的民心所系。
小空间承载大民心,映照赤子情怀。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民生福祉始终是奋斗的坐标原点。当温饱已成过往,对生活品质的精致追求成为民心所向。一块能让老者对弈的社区微绿地,一处让奔波的快递员能安心小憩的“红色驿站”,这些“方寸之美”看似琐细,却如春雨润物,无声滋养着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这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必须把工作重心从“保基本”转向“提品质”,于细微处见真情、显担当。当石桌旁茶香氤氲,秋千上童声荡漾,这便是“人民至上”理念在基层最朴素而深刻的回响。
办好关键小事,锤炼党员真担当。民生枝叶事,件件连初心。那些困扰群众的“老难题”“新烦恼”,正是检验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和能力作风的试金石。老旧楼宇加装电梯遇阻,党员楼长逐户倾听、耐心协调,终让“悬空老人”拥抱阳光;新就业群体“充电难”“休息难”,党组织牵头整合资源,在服务站点嵌入便捷设施,化解“车轮上”的焦虑于无形——这一点一滴的纾困解难,正是对“以百姓心为心”最有力的践行。民生改善永无止境,尤需广大党员秉持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在办好一件件“小事”的深耕细作中,累积执政最深厚的民意基石。
求解民生难题,彰显组织大智慧。社区微改造中的高低层诉求差异,口袋公园选址时的众口难调……这些“难办小事”背后,往往是多元利益的复杂交织。单靠行政命令难以破局。新时代的解题之道,在于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主心骨”作用,善用“融合之智”。通过建强社区、网格、楼栋党的组织体系,有效统筹政府资源、市场力量与社会自治能量,变“独角戏”为“大合唱”。让机关下沉党员、社区党员骨干、党员志愿者成为穿针引线的“红色纽带”,通过“民情恳谈会”、“红色议事厅”等平台,将分散的民意、多元的诉求凝聚为治理的最大公约数。同时,借力数字化浪潮,推动民生服务从“群众跑腿”向“指尖可达”转变,让“数据多跑路”,使服务更精准、响应更迅捷。
方寸之地见初心,枝叶关情显赤诚。当万千党员真正俯下身去,将群众的“身边小事”当作“心上大事”,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利,便是对“国之大者”最生动的诠释。如此,方能让“方寸之美”汇聚成民心的暖流、执政的根基,让鲜红党旗在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中永远高高飘扬。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