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日前,中宣部组织开展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通过记者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地区,探寻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内生动力,解码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密码,展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成就,汇聚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强大合力。为此,“传媒面孔”邀请参加主题采访活动的记者,分享在实地走访、深度调研中看到的真实案例和生动故事以及所思所感。
张贤良跟随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团在铜陵有色金属集团金冠铜业分公司采访拍摄。
7月的江淮大地热辣滚烫,创新的热浪裹挟着金属的气息扑面而来。当我踏入中电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团,年轻科学家们正为量子密钥分发方案激烈争论,屏幕幽光映亮他们熬红的双眼。“量子纠缠守护的不仅是通信安全,”负责人敲击键盘调出加密演示,“更是数字时代的信任基石。”那杯冷却的咖啡与跳动的数据流构成奇妙和弦——前沿科技在此刻如此真实可触。
走进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巨大的BEST装置如钢铁巨人矗立。科学家指尖划过控制台,磁约束线圈的电流声仿佛宇宙低语:“约束一亿度等离子体,如同为太阳系上锁。”实验室墙上的能量转换图示,勾勒着人类追逐终极能源的执着身影。在聚变之光的映照下,我看到科技突破需要的不仅是智慧,更是跨越代际的耐心守望。
最深刻的震撼来自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冠铜业分公司。冶炼车间内,黝黑的阳极泥在精密流水线上脱胎换骨,蜕变成光洁的金锭;机械臂在高温熔炉前精准舞动,浇铸出赤红的铜板。技术员指着中央控制室大屏上跳动的数字说:“99.5%的金银回收率,污酸中提取战略金属铼,硫酸车间实现负能耗生产——这就是现代冶炼的‘吃干榨尽’。”这座传统工厂用科技和数据说话,将资源枷锁锻造成循环经济的钥匙,为资源型城市涅槃提供了硬核范本。
从量子实验室的微观世界到冶炼工厂的金属洪流,创新呈现出惊人的共性。在中电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团,我目睹科研团队与电信运营商共同破解工程化难题;在金冠铜业,工人自豪地展示手机端的智能监控系统:“过去守着炉子流汗,现在盯着数据流优化参数。”科技不仅改变生产方式,更重塑着劳动者的价值坐标。
难忘聚变实验室里那位白发科学家的感慨:“真正的未来产业,要经得起时间熔炉的淬炼。”这句话在铜陵的冶炼车间得到回响——当金冠铜业将每吨矿石的价值榨取到极致,其技术韧性丝毫不逊于追逐星辰的深空探测。科技之光从不是悬浮的空中楼阁,量子加密守护着普通人的信息安全,冶炼工艺的突破保障着国家战略资源安全,聚变能源的探索则关乎人类文明的续航能力。
“活力中国调研行”让我触摸到创新最真实的肌理:实验室里彻夜不灭的灯火、控制屏前专注的瞳孔,以及智能机械臂映在铜水上的冷光,这里没有虚幻的概念炒作,只有将科技力量注入产业血脉的坚实脚步。当量子纠缠守护信息洪流,当人造太阳点燃能源梦想,当传统熔炉淬炼出绿色精金——一幅关于未来的立体图景已然显现:前沿探索与传统转型不是割裂的平行线,而是共同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经纬。
在这片热土上,科技星火正熔铸成改变现实的力量。它让量子密钥在百姓手机中流淌,让千年铜都焕发绿色新生,更让人类能源自由的梦想在磁约束装置中持续燃烧。这些根植大地的创新实践,终将汇聚成照亮未来的长明之火——既辉映苍穹,也温暖人间。(安徽新媒体集团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贤良)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5年7月15日08版)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