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要抓紧抓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后续工作,查摆问题要真,整改措施要实,确保取得实效。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越是临近收官,越要慎终如始,越要坚持开门教育,学习教育才能走深走实。广大党员干部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真开“纳谏之门”、敢开“监督之门”、善开“服务之门”,修好“开门教育”必修课,把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
真开“纳谏之门”。“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学习教育开展得好不好、成效优不优,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最真切。“纳”的胸怀越广、“门”开得越大,群众越会“掏心窝”,学习教育越有实效。广大党员干部要秉持“入山问樵、遇水问渔”的心态,涵养“闻过则喜”的雅量,大力弘扬“四下基层”的优良作风,坚持在心贴心的沟通上多下功夫,多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多一份真诚与真心,多一片真情和关心,真正把群众的问题带上来,做到广听民声、察真民情。同时,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用好政府信箱、民声通道等平台,采用电子问卷、网络意见箱等方式,畅通群众反映意见建议渠道,梳理出老百姓反映强烈的作风弊病,为真查真改找准方向、奠定基础,让真开纳谏门落到实处。
敢开“监督之门”。学习教育要开出成效,不能没有群众的监督。然而,有的领导干部害怕群众监督,不敢开启群众监督的“正门”,让学习教育“走样变味”。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一年一个样,在这其中,群众的监督至关重要。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认识到“红红脸”比“撞红线”好、“出出汗”比“出大事”好、“知不足然后整改”比“一失足成千古恨”好,主动把自我摆到群众面前,让接受监督成为自觉和习惯。要将考评标尺交到群众手中,把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逐项清单化,明确责任人、完成时限,常态化接受群众监督,不遮掩、不拖延,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同时,要及时向群众公布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让群众看到问题改没改,怎么改,进展成效如何,引导群众帮助党员干部找准问题、抓好整改,形成良性互动。
善开“服务之门”。“开门教育”不仅要“开好门”,更要“办好事”。群众是最质朴的,他们看学习教育开展得好不好、实不实,就是要看急难愁盼问题办没办、解没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学以致用、以学促干,推动成果转化。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把问题清单晒出来、难点台账建起来、实施步骤列出来,心无旁骛地将“施工图”转化为“实景图”,让“问题清单”变成“成效清单”。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在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民生问题上持续发力,一抓到底,落实到位。切莫把“说了”当成“做了”,把“做了”当作“做好了”,而是要起而行之,把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足额兑现,让美好蓝图变成现实,让群众看得见变化、摸得着实惠、感受到温度,确保学习教育成效十足。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