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吃上“旅游饭”

访问次数: 67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5-08-08

[字体: ]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8月在安徽考察时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努力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

  宿州市将文旅消费作为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立足全域旅游视角,深耕本土文化,深化文旅融合。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0亿元,同比均增长7%以上,文旅产业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8月5日,萧县白土镇张村的“葡堤原乡”休闲度假区热闹非凡。村党总支书记陈波化身“推介官”,穿梭于各个景点,向游客们推介村里的“宝贝”。

  “大家看,这片葡萄园可不一般,一亩地只种6棵葡萄树,结的葡萄甜得很。”陈波站在葡萄文化长廊下,给游客递上刚摘的葡萄。

  萌宠乐园里有各种可爱的小动物,孩子们在村民饲养员的引导下,兴奋地与园内孔雀和梅花鹿互动;夜色中的露营基地,游客三五成群,惬意地在音乐声中享用烧烤。

  “后续还将举办采摘节、丰收节、星空嘉年华呢,保证大家不管啥时来张村,都能玩得尽兴。”陈波忙着给游客助兴,嘴里不停念叨着村里接下来的活动安排。

  曾经,张村是个“地有三尺碱,山无一寸泥”“人均七分田,累毁不挣钱”的穷山洼。近年来,该村以葡萄产业破题,改良盐碱土壤、改进种植技术,同时,引进专业运营团队,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打造休闲农业综合体——“葡堤原乡”休闲度假区,建设游客服务中心、萌宠乐园、秋千乐园、垂钓中心、露营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项目,形成了集休闲采摘、观光度假、科普研学、餐饮娱乐于一体的新业态。

  如今,张村每年接待游客约8万人次、研学团队3000余人次,带动就业260余人,拉动周边餐饮、住宿等行业年增收逾5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8年的1.1万元提高到去年的2.5万元。

  “以前在外地打工挺辛苦,现在在家门口当景区的小火车司机,收入稳定还能照顾家。”村民朱俊杰的话道出了乡亲们的心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像他一样返乡加入文旅行业。

  从“穷山洼”到“风景区”,从面朝黄土到笑迎游客,张村的蝶变,是萧县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缩影。

  作为皖北重要的农业大县,萧县将“七彩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结合,让田野变成景区、农房变成民宿、劳作变成体验。

  在丁里镇郭庄知青园,红色旅游与知青文化在这里碰撞出独特魅力;杜楼镇鞭打芦花孝文化基地,通过情景剧、故事会等形式,让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官桥镇沈峪桃花坞,每年春季百亩桃花盛开,吸引八方游客……一个个农文旅融合基地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构成了萧县乡村旅游的绚丽画卷。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萧县深挖千年古城的历史文化资源,高水平打造以天然氧吧为主要特色的大皇藏康养度假区、以红色教育为主要特色的蔡洼红色文化旅游区,高标准建设以书画美食、文化创意、夜间经济、科教研学、近郊休闲、展会节庆等为主要特色的“龙凤双城”都市休闲旅游圈。

  萧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许蕾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萧县接待游客约349.73万人次,同比增长6.8%,旅游综合收入约27.38亿元,同比增长8%。近期,萧县“葡堤原乡”休闲度假区被正式认定为“2024—2027年安徽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沈峪桃花坞入选安徽省第三批后备箱工程基地。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