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安徽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工作的有关情况。
五年来,我们坚持高位推动、凝聚思想共识,科学完备的政策体系加快完善。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一卡通”工作,列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工作报告、“我为群众办实事”省级重点民生项目清单和省政府目标绩效考核。省政府印发《安徽省居民服务“一卡通”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居民服务“一卡通”工作机制。根据国务院有关试点要求,印发《安徽省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开展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安徽省推进高效办成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件事”工作实施方案》,圆满完成试点工作目标任务,有关经验做法被国务院办公厅在全国推广。加强与沪苏浙密切配合,共同发布施行《推进长三角区域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规定》,实现社会民生领域首部跨区域协同立法。省交通运输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数据资源局等17家省直单位分别印发文件,扎实推进本领域“一卡通”建设应用。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基础支撑,立体多维的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发布实施“一卡通”地方标准和服务目录,在全国率先加载“居民服务一卡通”卡面标识,创新提出身份识别、资金发放、缴费支付等三类用卡场景,规范视读、鉴权、验密等六种用卡模式。建成省、市两级“一卡通”平台,接入600多个用卡机构、3100多个用卡场景、5万多个应用网点。在皖事通APP上线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件事”专区,集成各领域高频应用,提供230项在线服务。打通新生儿出生“一件事”、退役军人“一件事”等“联办服务”,在8000多个银行网点推行“即时服务”,为行动不便人群提供“上门服务”,探索12333电话咨询AI应用“智能服务”。截至2025年7月底,全省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6193万人,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电子社会保障卡覆盖率达86.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7个百分点。
五年来,我们坚持区域协同、注重共建共享,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持续深化。积极发挥社会保障卡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崛起及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建设等区域协作发展战略和规划中的民生服务载体作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会同沪苏浙有关部门制定长三角“一卡通”工作方案、事项清单和业务规范,推进跨区域数据共享共用、业务协同和应用场景建设,推动实现长三角区域78个事项“一卡通办”。居民服务“一卡通”工作连续多年列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重点任务。连续三年举办“居民服务‘一卡通’ 皖美‘约惠’长三角”惠民服务活动,面向长三角全域持卡人提供消费优惠。《居民服务“一卡通”,美好生活伴你行》入选安徽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十佳”创新案例。
五年来,我们坚持拓展场景、赋能民生保障,高效便民的应用体系初具成效。实现社会保障卡在民生服务领域广泛应用,汇聚集成24个部门207项居民服务事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方面,全面支持社会保障卡作为身份凭证进行信息查询和95项服务事项办理;就业创业补贴、社会保险等各项待遇通过社会保障卡发放。交通出行方面,率先在第三代社会保障卡加载统一的交通联合功能,可持卡在全国300多个城市乘坐公交、地铁。省内县级及以上2800多条公交线路、8条轨道线路支持全国第三代社会保障卡乘车。文化旅游方面,全省国有A级景区和文化场馆支持社会保障卡进场参观,全国首家实现持社会保障卡免费借阅图书。政务服务方面,通过系统对接和设备改造,全省各级政务服务大厅支持社会保障卡取号、预约以及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医疗健康方面,全省所有医保定点医院、药店支持刷社会保障卡结算;1200多家医院实现挂号、就诊、付费、取药全流程就诊“一卡通”。此外,积极推进惠民惠农补贴、财政统发工资、农民工工资、奖助学金、高龄补贴等各项待遇补贴通过社会保障卡发放。同时,在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校园管理、金融消费等领域也取得积极成效。
五年来,我们坚持惠民利民、营造活力氛围,“一卡通”品牌塑造更加有力。充分发挥全省各级各类用卡场所、政务大厅及银行服务网点等宣传阵地作用,积极开展社会保障卡“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等主题宣传,发布社会保障卡节假日主题海报50多期。拓宽宣传渠道,通过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劳动保障报等媒体以及“安徽社会保险惠民生”等网络视频栏目开展宣传,安徽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社会保障卡有关内容。中国干部网络学院将我省“一卡通”建设案例视频作为干部履职通识课程。强化普法宣传,在省法治教育基地开展“一卡通”政策主题展览,营造全民知卡、懂卡、用卡的浓厚氛围。
下一步,省人社厅将持续深化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改革创新力度,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用“小卡片”承载“大民生”,不断增强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贡献力量。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