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故事》拟申报国家级非遗

访问次数: 57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5-08-21

[字体: ]

  在我省桐城市,有一条六尺巷,背后蕴含着礼让、包容、和谐的传统美德,正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8月20日,合新闻记者从桐城市文化馆获悉,当地拟将《六尺巷故事》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传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和邻居,因为砌院墙起了纠纷。张家人向远在京城的张英写信求助,张英了解事情原委之后,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家人收信后豁然开朗,主动退让了三尺;邻居见贤思齐,也退让了三尺。此后,本该是一面墙的地方,多出了一条供人通行的小巷。

  从此,一个礼让的故事世人皆知,一条小小的巷子名扬天下。如今,六尺巷只是一条宽六尺、长不过百米的巷子,但是在很多人眼里这里却是“最宽”的巷子。

  8月20日,桐城市文化馆发布《六尺巷故事》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本和视频等工作的招标项目磋商公告。

  该项目需要全面准确地展现《六尺巷故事》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要对相关的历史文献、口述资料、实物图片等进行广泛收集和深入整理,并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项目进行实地调研和科学论证,确保项目的申报质量和可行性。

  同时,聘请专业的撰写人员,按照国家的申报要求,精心编制高质量的申报文本,包括项目介绍、传承情况、保护计划等内容。此外,制作能够生动展示六尺巷故事的影像资料,为申报工作提供直观、有力的支持。

  桐城市文化馆相关人士透露,2006年,“六尺巷传说”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2015年,桐城市法院将六尺巷“礼让”精神融入诉讼调解,推出“六尺巷调解法”。

  2021年,桐城市委、市政府将“六尺巷调解法”提质升级为“六尺巷工作法”,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2023年,“六尺巷调解法”写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2024年,六尺巷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居委主任,“六尺巷传说”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英后裔十二世孙张耘,因“深挖六尺巷文化,讲好新时代谦和礼让故事”,还获得了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称号。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