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创新机制“三书同达” 执法之外更重信用修复与企业帮扶

访问次数: 108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5-08-26

[字体: ]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真是太及时了!我们企业最近在申请专项补贴,但被告知名下存在未修复的行政处罚信息,不符合标准。正愁不知道如何修复,你们的提醒电话就来了,真是解了燃眉之急!”安徽黟县一家超市负责人丁女士说道。

  今年5月以来,黟县市场监管局针对经营主体对信用修复政策不了解、流程不熟悉、票据丢失难修复等痛点,创新推出信用修复“打铃提醒”服务。该局实施“超前式”修复告知,实施“三书同达”机制,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同时,一并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主动告知企业行政处罚信息公示网站、公示期限和修复流程等内容。同时还印制《经营主体信用修复办事指南》,通过登记窗口和办案人员发放,5月份以来已发放200余份,有效提升了信用修复政策的知晓率。

  企业因违规被行政处罚,在安徽不再是“一罚了之”。如今,执法人员上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还会同时带来两份附加文书——《行政合规建议书》与《信用修复告知书》。这一被称为“三书同达”的创新机制,正悄然改变传统行政执法“重处罚、轻教育”的格局。

  《行政合规建议书》不仅针对已发生的违法行为提出专业整改意见,还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作出预警;《信用修复告知书》则详细列明处罚信息公示的网站、失信类型、公示期限与修复流程,引导企业主动纠正错误、修复信用,尽快回归正常经营轨道。

  这项改革源自安徽省行政执法理念的转变——从单一执法走向“说理式、合规式、帮促式”的全链条监管。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为10.4万家市场主体修复行政处罚信息27.3万条。

  从“信用修复难”到“政府主动帮”

  行政处罚带来的不仅是罚款,更往往意味着信用评级下调、融资受阻、招投标受限,甚至日常合作受影响。很多企业因不了解修复政策、不熟悉流程,长期被“失信”标签所困。

  2020年4月,安徽省印发《关于开展全省企业行政处罚失信信息信用修复专项行动的通知》,首次明确“谁处罚、谁提醒”原则,要求行政机关主动送“信用”进企业。

  安庆市率先探索信用修复流程再造,实施“1个工作日初审、2岗分级审核、N次精准指导”模式。企业可通过信用门户网站全程线上办理,实现“零跑腿”。该市还同步推出“信用修复管家”服务,提供从政策解读、材料预审到进度跟踪的“一对一”全流程指导。

  依托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安庆建立了系列电子台账,自动关联企业注册信息,实现风险智能预警、修复精准提醒。该系统累计已为2704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12703件,获评2024年度安徽省信用惠民便企应用场景“十大优秀案例”。

  “三书同达”全省推广,闭环机制防范风险

  2023年5月,马鞍山市开始试点“三书同达”,将“处罚+修复”拓展为“处罚+指导+帮扶”三合一模式。次年9月,安徽在全省范围内印发推行通知,建立起“行政处罚—合规建议—整改修复”的闭环机制。

  除了程序创新,安徽还从标准层面为企业提供合规指引。该省制定《经营主体信用合规建设指南》(DB34/T4695—2024)地方标准,针对不同类型违法行为和涉法风险,“量身定做”行政合规建议,从源头上预防违法违规行为复发。

  作为试点地区,铜陵市今年以来已开展信用合规经营指导164户次,通过“点对点”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处罚公示、修复条件等关键信息。

  “信用+执法”:从“以罚代管”走向“惩教结合”

  安徽正积极探索将“信用监管”融入行政执法全过程,开展“信用+执法”渐进式监管试点,编制《渐进式监管触发清单》,并按工作流程图推进实施。

  铜陵市今年下达行政指导建议书42份,违法行为改正信用承诺书23份。通过签署信用承诺书,23家企业免予处罚,免罚金额8.6万余元;3家企业获得减轻处罚,减罚金额5万余元。

  此外,安徽还建立了事前发布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事中强化“说理式”执法、事后推行案后回访等配套制度。省市场监管系统设立“信用修复驿站”,提供“一站式”服务支持。

  政务服务创新,为企业“减负清障”

  曾经,企业为修复信用“跑断腿”;而今,安徽变“企业跑”为“执法人员跑”,主动上门、集中办理,大幅减轻企业负担。

  安庆市创新构建“信用+不动产登记”服务模式,建立失信惩戒与信用修复联动机制,实现不动产登记业务1个环节、0.5个工作日办结,材料减至4件、费用降为0元。枞阳县主动上门指导受处罚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帮助110余户企业集中报送材料。

  通过“主动提醒、双人审核、协同修复、特事特办”等服务创新,安徽将信用修复受理、审核时间从5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实现修复初审每日清零。

  行政单位通过网站、公众号、短信等多种途径向失信企业发送修复提示,安排专人提供上门指导、条件确认、文书范本推送等配套服务,协助企业完善材料、办理手续,形成“以监管促服务、以服务强监管”的良性循环。

  这一系列改革,标志着安徽正推动行政监管从“以罚代管、重罚轻教”向“惩教结合”转变,在保持执法“力度”的同时,亦体现出帮扶企业的“温度”。(记者 张毅璞)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