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大海”造就产业“新蓝海”
首届深空经济与产业发展大会在肥召开
9月4日,首届深空经济与产业发展大会在合肥召开,汇聚政府部门、产业主体、金融资本等多方力量,首次提出“深空经济”概念框架与发展路径,系统梳理深空探测十大产业方向,深空旅游、深空生物等一批以无垠宇宙为土壤的产业正在孕育之中。大会的举办标志着我国深空探测正式从技术突破、科学探索迈向经济赋能、产业驱动的新阶段。
我国开启谋划深空旅游项目
作为本次发布的深空探测十大产业方向之一,深空旅游已经有了实打实的案例。
“国际上已经有公司开启近地轨道旅游和亚轨道飞行旅游,未来将实现月球、火星航班式的地外旅游。”深空探测实验室总工程师史平彦介绍,当前我国业内也已经开启相关谋划。“规划月球基地与太空酒店,业内正在加快研制相关产品,估计到2040年前后,深空旅游将成为现实。”
除了太空旅游,本次会议还探索提出了深空资源开发、深空互联网、深空能源、深空生物、深空运输、深空智能、深空建造、深空安全、深空文化等产业方向,预计2040年全球深空经济规模将达到万亿美元。
“深空探测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可以看到深空探测的新价值和资源利用可能性。深空探测迎来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新阶段。”史平彦表示。
商业航天版图正在“生长”
从政府、科研机构的“独乐乐”,到金融资本、社会企业参与的“众乐乐”,在安徽、在合肥,以深空探测实验室为科技基底的商业航天版图正在“生长”。
合肥市空天技术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主任张晓明表示,作为商业航天的推进者和参与者之一,中心正在推动建设国家级空天信息孵化载体,以及空天技术产业场景实验室,将链接、引育一批空天信息头部、腰部企业,进一步延链、强链、补链,助推深空经济发展。
中心还推出“5+1+5”组合基金体系,其中,1亿元空天技术成果转化先导基金,专注空天领域,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定向投资孵化器入孵空天信息企业;5亿元空天信息产业生态基金,瞄准空天信息产业成果转化孵化。
深空探测实验室成果转化中心主任常军表示,深空探测实验室将以重大工程任务作为牵引,链动商业力量,拓展产业“朋友圈”,推进新技术“沿途下蛋”。
合肥广邀伙伴共赴“星辰大海”
深空探测实验室以合肥为据点,广邀伙伴,推进深空经济,共赴“星辰大海”。
“发展深空经济,合肥在政策和产业上都有坚实支撑。”史彦平表示。
合肥超前布局空天信息产业新赛道,建设空天信息产业园,集聚中科星图、航天宏图、中科卫星等上下游企业160多家,搭建了总规模超百亿元的空天信息基金丛林,初步形成集设计研发、载荷制造、星座运营、通信终端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
据了解,2024年,合肥获批商业航天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到2027年,合肥商业航天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将争取率先布局全国一流卫星星座,集聚超过300家商业航天产业链相关企业。“发展深空经济,也是锚定未来产业,是围绕合肥商业航天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步。”张晓明表示。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