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进一步织密“监管网络”,构建严密高效质量防线——
好房子,安徽如何造
9月10日上午,合肥新桥国际机场T2航站楼项目建设正酣,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工人忙碌。
“除了T2航站楼,机场改扩建工程还新建67个空侧站坪机位及综合交通中心等配套设施,计划将机场升级为4F级机场,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的发展需求。”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有限公司航站区工程部副部长胡众介绍,为了保障项目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工程不仅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还积极应用BMI技术提高图纸深化效率及精度,并推广应用焊接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等智能设备,统筹施工现场进度、物资、质量、造价和安全等全方位管理。
20多公里外的合肥未来大科学城,被称为“BEST”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同样在加快建设。作为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俗称“人造太阳”)的后续项目,BEST将在EAST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核聚变能源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有别于一般的房建项目,BEST项目具有科研和建设双重属性,项目建设涉及大量的关键技术创新和攻关,工艺系统极为复杂,对建筑工程要求标准极高。”中建四局第六建设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副总工汪银广告诉记者,面对多项技术挑战,项目团队严格把控每一环节,通过多专业协同攻坚,确保工程效率与质量并行。
当天,以“品质好房子 匠心安徽造”为主题的2025年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质量月”活动在合肥启动,聚焦质量创新、聚力品质提升,旨在着力构建“政府带头抓质量、企业主责建好房、群众受益住好房”的良好格局。
记者注意到,与会人员不仅观摩了新桥机场改扩建工程项目和BEST项目,还参加了“质量大讲堂”的培训学习,结合“好房子”建设,围绕新建(在建)住宅工程的渗漏、开裂等质量易发问题,督促监督机构加强监管,推动项目施工质量提“质”增“效”。
从重大基础设施、大科学装置再到高端住宅项目,我省在工程建设质量领域不断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效。在“质量大讲堂”上,来自安徽绿咏置业有限公司的开发拓展总监程千千分享了合肥绿城某住宅项目在打造“好房子”过程中的设计与建造经验。“比如我们应用喷气增焓空气源热泵系统、智能家居系统等,有效提升业主生活舒适度,同时在建造中严格质量管控,组织成立业主质量监督小组,让业主全程参与项目质量监督。”程千千说。
工程质量是行业发展的生命线,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城市未来和竞争力。尤其是在建造“好房子”方面,必须始终将质量安全放在首位。
“当前,建筑业正向着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方向转型,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绿色建筑等新型建造方式的发展,本质上要求更高标准、更精细化的质量管理。没有过硬的质量,没有‘好房子’的支撑,任何创新转型都难以持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赵新泽表示,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城市形象,更关系到投资环境和发展竞争力,打造优质工程、精品工程,能够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
赵新泽说,我省将深入开展优质工程创建活动,打造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标杆工程。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等新型建造方式,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和关键技术攻关,促进建筑业企业以工法开发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技术积累和科技成果转化。此外,还将着力打造工程质量监督“铁军”,努力提高一线监督人员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全面提升施工队伍技术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好房子”建设中,我省如何进一步织密“监管网络”,构建严密高效质量防线?
近日,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研究制定了《“好房子 安徽造”工程质量监督八项措施(试行)》,结合“好房子”建设标准,在材料进场管理、主要设备进场质量、实体质量控制、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等八个方面作出详细部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好房子”的新期待。
随着“质量月”活动的深入推进,我省正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严监管,全力推动“好房子”建设落地见效。
“目前,省市县三级‘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内外联动’的监督体系基本形成,我们还会严格实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切实发挥质量监督的‘卫士’作用。”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站长黄欣表示,将扎实推行“业主开放日”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同时,采取灵活多样广覆盖的形式,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规范工程质量检测市场秩序。(记者 许昊杰)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