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会干”,更要“慧干”

访问次数: 116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5-09-23

[字体: ]

    当今时代,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千行百业,数字治理正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强调要强化互联网思维,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新时代新征程上,“老办法”难解“新问题”,“旧思维”跟不上“新节奏”,广大干部不仅要有“会干”的实干精神,更须把“慧干”的数字素养作为必修课,主动跳出经验主义的舒适区,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现实中,一些干部对数字技术存在“不敢用、不会用、不善用”的困境。有的满足于传统工作方式,习惯于“老办法”,对新技术心存畏惧,甚至持排斥态度;有的将数字化简单理解为“上上网”“建建群”,停留在简单填报、机械照搬的层面,不能真正发挥数据驱动决策、智能优化治理的效能;还有的陷入工具主义误区,将数字化转型等同于建系统、堆数据,反而造成新的资源浪费和数字形式主义。倘若这些“数字鸿沟”无法尽快填补,“慧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干部队伍的整体治理能力将与时代要求渐行渐远,贻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机遇。

  真正的“慧干”,绝非追逐概念的花架子,也不是堆砌术语的表面文章,而是对“怎么干”的深度重构、对“干得好”的智慧升级。传统的工作方式能顺利完成工作任务,但有时却费时耗力、效率低下,一些“无谓”的简单重复事务像一层厚厚的茧,裹住了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也让服务群众的“温度”大打折扣。当数字化将干部从这些“无谓”事务中解放出来,他们才能把更多心思放在破解难题、服务群众上,这才是“智慧升级”的本质,也是“慧干”该有的模样。说到底,“慧干”的核心从不是用了多少新工具,而是在于解放了多少精力、解决了多少真问题。

  当然,实现从“会干”到“慧干”的跃升,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系统谋划、久久为功。首要是重塑思维,打破路径依赖和惯性思维,树立全局性、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学会运用数据意识和数据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理解“慧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而非仅凭经验判断。其次是增强本领,敢于克服本领恐慌,牢固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聚焦数字化工具应用分层培训,通过实战化训练、场景化运用,熟练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运用数字化手段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最后是完善机制,健全科学的考核激励与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创新、善于作为的干部搭建舞台、保驾护航,推动形成“慧干”者受尊崇、得重用的良好生态,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从“会干”到“慧干”,是干部队伍在数字时代面临的深刻蜕变,也是治理水平跨越的关键一环。面对澎湃而来的科技浪潮,每一位干部都应以“慧干”为导向,主动转型、持续学习、敢于突破,不断提升运用数字技术造福人民的能力水平,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担当,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数智”动能。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