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医改经验在安徽“开花结果”

访问次数: 268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5-09-30

[字体: ]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9月29日下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安徽省芜湖市召开“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安徽省深化医改的经验做法。

微信图片_20250929184746_74_102.jpg

  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

  “2025年我们省财政统筹安排8.2亿元支持公立医院发展、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医学人才引育等,卫生健康投入较上年增长13.6%。”安徽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邢程介绍,安徽创新设立编制周转池制度,动态调剂全省事业单位空余编制,为公立医院盘活6万名存量编制资源,覆盖省市县200余家公立医疗机构。目前,“一院一策”保障国家区域医疗中心6000余名编制;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全省600余人已纳入编制保障。

  为了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2020年以来有升有降调整省属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通过调减检验检查类项目价格,调增手术、护理、治疗类等项目价格,更加合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

  同时,全省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评价体系,通过遴选分级诊疗、对口支援、费用控制、住院患者体验等19个核心指标,评价公立医院功能定位、职责履行、运行管理等情况,并将其结果与资金补助、评先评优等挂钩。此外,搭建医院精细化运营管理、智能审核与穿透式信息化监管体系,2023年以来持续开展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专项行动,我们聚焦30个关键环节和60个重点监测病种,不断规范诊疗行为。

  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我们高质量建设运管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布局建设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加快提升肿瘤、心血管、神经、儿童、创伤、消化、精神、中医等专科重大疾病诊疗能力。实施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计划,‘十四五’期间获批建设3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遴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00个。出台18项举措支持安徽省立医院、安医大一附院打造高水平医院,建设12个高峰学科,打造医学人才培养高地。”邢程表示,安徽不断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专科能力建设。

  从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上来看,全省16个市网格化布局已经建设50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覆盖27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建设“名医工作室”369个,让大医院专家的服务下沉到社区,延伸到群众身边,2025年上半年下沉专家门诊累计2.5万个工作日。

  “我们牵头医院设立会诊转诊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一站式多学科会诊、上下转诊、外请专家会诊服务;建设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等资源共享中心,实行集团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我们为群众提供一体化、连续性、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实现一般疾病在市内解决。”邢程介绍道。

  为了持续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安徽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提质升级,59个县(市)县域医共体全覆盖。同时,聚焦“县域龙头、城乡纽带”功能定位,加强县级医院特色专科和薄弱专科建设,建强急诊急救体系。其中,县域内住院人次占比近80%,基本实现群众常见病、多发病在县域内解决。

  改善医疗服务、提升就医获得感

  聚焦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安徽以“患者视角”多措并举优化服务,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群众看病就医更加省心、便捷。

  优化挂号就诊服务。三级公立医院均对接安徽便民服务平台,提供网站、电话、诊间等多种预约挂号渠道。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推行多学科联合诊疗,围绕肿瘤、心血管、脑血管等疾病建设专病中心,让高水平的专家更高效率服务群众。

  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我省构建覆盖全省的医学影像云,已联通2385家医疗机构,互联互通已经从影像拓展至检验、心电、病理、超声、内镜等5类检查。我们推进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影像检查互认项目320项,临床检验互认103项。医生在开具检查时,系统会按照时间、类型等进行比对,如有过往检查结果会自动弹窗提醒,提升服务效率,减轻群众的费用负担。全省64家医院利用互联网提供在线咨询、复诊、预约检查、药品快递等多项服务。我省还推行CT、核磁共振、胃镜、肠镜等检查集中预约,提供检查结果线上查询服务,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奔波。

  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实行“一医一患一诊室”,严格管理患者病情、病史等信息,在就诊全环节各阶段有效保护患者隐私,让患者放心看病、舒心就医。我们还优化出院结算流程,三级医院推行住院费用“一站式”结算和“床旁结算”,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开通医保直接结算服务,让患者少排队、少等待。此外,我省在116个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心药房,并将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更好保障患者用药需求。(记者 徐慧媛)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