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天地宽 弘扬“和为贵”

访问次数: 68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5-10-13

[字体: ]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成立六尺巷剧社,创作反映桐城历史的小戏小剧,为游客演绎六尺巷礼让文化;依托“六尺巷·德邻社”党群服务站,开设国学小课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组织志愿服务队伍,提供免费的讲解,解读六尺巷背后“以和为贵”的礼让文化……桐城市文昌街道六尺巷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居委主任张耘告诉记者,一年来,桐城深入挖掘“六尺巷”典故的文化内涵,将六尺巷典故蕴含的“礼让和谐”精神注入基层治理,深入推行“六尺巷工作法”。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在安庆桐城市,清代大学士张英劝告家人的诗句脍炙人口,张吴两家邻居互相退让三尺地基的故事广为流传。

  桐城市将六尺巷“和为贵”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融入基层治理理念,以“谦和礼让、知进退、和为贵”为基本精神,打造以“源头治理、多元共治、和谐共享”为主要体系,以“矛盾不上交、信访不上行、平安不出事”为总目标,以“党建领事、礼让和事、群众说事、多元解事、网格管事、群力防事”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善治品牌——“六尺巷工作法”。

  老宰相一纸书信化解了“墙”的矛盾,可就在上个月,当地三户人家却为墙发生了争执。

  在安庆明清历史文化街区,由于百年的变化,房屋犬牙交错、参差不齐,其中有三户人家共用的墙体出现了垮塌,其中一家因为自家里墙尚且完好,并不愿意参与修补,三家邻居在责任划分和维修费上争执不下。

  “从你家看墙体是好的,但到外面看,共用墙倒了一半,好的那半边墙也保不住。”张耘先通过实地走访了解情况,把三方请到社区“六尺巷调解室”。

  “你们就住在六尺巷社区,要是因为墙吵架,传出去不是笑话吗?”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最终大家各让一步,按这堵共用墙每家占用的长短面积来分担维修费用,三家人最终握手言和。

  “我们劝解居民,只要一说‘老宰相’的故事,大家都能想到互相让一让。在我们这,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张耘解释,因为有“六尺巷工作法”,人人接受六尺巷文化,并将其运用到工作生活中,处理身边事。

  “六尺巷文化是所有桐城人的骄傲,谁都不会去砸这块牌子。”桐城市文昌街道西苑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居委主任乔丽娟告诉记者,之前社区有一起邻里矛盾,双方因为琐事吵得不可开交。于是社区就组织小朋友们一起演绎六尺巷的故事,让两家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来参与。“效果很好,矛盾自然就化解了,这也给了我们启发。”乔丽娟表示,在桐城流传着很多知进退、讲礼让的故事,通过讲身边故事的方式,带大家去六尺巷转一转,就为矛盾各方打开了心结。

  近年来,西苑社区整合资源,在老旧小区西苑新村建成“红色港湾”睦邻点,打造“六尺巷工作法”基层实践点,推行“四微工作法”(微网格、微联盟、微服务、微信用),设置六尺巷调解室、居民活动室等功能室,构筑一站到底的治理体系。

  如今,“六尺巷工作法”已经走出桐城,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安庆培育了37个基层实践点,各地各领域形成“油事好商量”“邻里十八匠”“宿事速办”“三孝调解法”“1+4+N”基层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机制等经验做法。

  作为“六尺巷工作法”的发源地,桐城坚持以文化人,推深做实“六尺巷工作法”,把六尺巷承载的“讲求礼让、以和为贵”精神融入社会治理全过程,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记者 张毅璞 朱晓桐)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