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宜城更“宜人”的善治密码

访问次数: 51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5-10-17

[字体: ]

  桐城市北街小学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在六尺巷学习典故。(资料图片) 记者 程兆 摄

  “六尺巷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要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

  去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庆桐城市六尺巷,了解六尺巷历史及其传承,察看“桐城派”相关文物资料,听取当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情况的介绍。

  一年来,安庆市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深入挖掘六尺巷典故蕴含的文化内涵,大力推广“六尺巷工作法”,走出一条源头治理、多元共治、和谐共享的基层治理之路。

  上演更多六尺巷故事

  秋风送爽,金桂飘香。10月11日上午,桐城市六尺巷景区内,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人们在“懿德流芳”牌坊下拍照打卡,在六尺巷中缓步穿行,重温“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历史佳话。

  当天,桐城市文昌街道六尺巷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张耘也来到景区当起志愿讲解员,向游客讲述六尺巷典故。对于六尺巷的故事,张耘有着特殊感情,他是故事“主角”张英的十二世孙。

  去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六尺巷,张耘在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这让他对讲好六尺巷故事有了更强的责任感。

  “不仅要讲好故事,更要传承先人礼让的智慧与精神,上演更多的六尺巷故事。”这不只是张耘的个人自觉,也是桐城人的一种共识。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张耘经常要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六尺巷就是他最管用的一把“金钥匙”:“一提六尺巷,很多人就不再争执了。”

  上个月,社区三户人家共用的一堵墙出现严重裂缝,需要及时修缮。可维修费怎么分担,三家意见不一,产生了矛盾。得知情况后,张耘把三家人请到社区调解室,再次向他们讲起了六尺巷的故事。

  “六尺巷就是邻里互让出来的,我们作为这个社区的居民,可不能砸了这块牌子。”在张耘的劝说下,三家人发扬礼让精神,很快就商定了出资方案,最终在国庆中秋假期完成了墙体修缮。

  主动维护六尺巷这块牌子,已经成为桐城人处理纠纷时的共识。

  六尺巷对面的西苑新村,是个老旧小区。小区的一处公共用房,闲置多年,堆满了杂物。2022年,西苑社区打算将其改造成“红色港湾”睦邻点。为劝说居民清理杂物,西苑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乔丽娟挨家挨户做工作。

  “一些居民最初不配合,当我搬出六尺巷典故后,大家心里的结就解开了。”乔丽娟介绍,睦邻点投用后,成了居民健身、娱乐的好去处。

  擦亮“六尺巷工作法”金字招牌

  礼让出和谐,这是六尺巷故事昭示的一条朴素道理。汲取古人智慧,桐城市将六尺巷故事进一步活化利用,发展出“六尺巷工作法”,让中华民族讲求和谐、讲求包容、讲求礼让和为贵的传统美德,充盈到每个角落。

  早在2015年,为缓解案多人少的问题,突出源头治理,桐城市人民法院便探索实施“六尺巷调解法”,运用“听、辨、劝、借、让、和”六步走原则,创新化解基层矛盾方法。

  围绕遗产继承问题,桐城市民谢某被其他四兄妹告上法院。了解情况后,桐城市人民法院双港人民法庭运用“六尺巷调解法”进行调解。经过一番入情入理的劝解,兄妹五人逐渐放下成见,最终签订调解协议,握手言和。

  承先贤之遗风,谱时代之新篇。在以让为美、以和为贵理念的广泛实践中,六尺巷故事在新时代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2023年全国两会,以六尺巷命名的工作法,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去年11月,又获评为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桐城所在的安庆市,更是不遗余力推动“六尺巷工作法”在不同层级、不同领域落地转化。

  安庆市整合群众来访接待中心、诉调对接中心、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搭建一站式解纷平台,实现信访接待、矛盾调解、法律服务、心理咨询“一揽子”为民解忧。同时,推动建立交通事故、医疗纠纷、劳动争议等行业性调解组织70余个,依托各级矛调中心和人民调解组织建立“六尺巷”调解工作室、“三孝”调解工作室等特色调解室760个。

  “今年以来,全市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9.4%,位居全省前列。”安庆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赵春介绍,在市县联动、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下,“六尺巷工作法”这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让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最大受益者

  聚焦群众关切的重点难点问题,安庆创新实施党建领事,按照“切口小、有难度、示范强”的原则,通过群众提、书记选、组织定等方式,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每人每年领办1个至2个基层治理项目,用项目思维抓实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2024年以来,全市共领办项目3400余个,解决了一批养老托幼、物业服务等民生实事,12个项目获评全省群众广泛欢迎的领办项目。”安庆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王中龙介绍。

  此前,桐城市西苑社区“脏乱差”的背街小巷给居民生活出行带来困扰。社区党总支经过走访调研,将背街小巷环境的精细化整治,作为2023年“书记项目”重点推进。

  一方面,社区通过拆除私搭乱建、增加绿化面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等,实现硬件环境的整体跃升;另一方面,探索推行“党员街巷长制”,党员示范带动群众一起干,共同破解治理难题。

  “背街小巷由乱到美,让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乔丽娟感慨,“书记项目”聚焦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发力,把民生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

  着眼让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最大受益者,更多治理场景在安庆出现——

  推广治理积分制,在村(社区)设立“积分超市”,推出医疗、养老、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积分政策福利,引导群众以善行换积分、以积分得实惠;

  深化党组织领导的村(社区)党群议事协商机制,全市建立群众议事阵地2200余个,推动群众的事群众办、众人的事商量着办;

  全市共划分9705个基础网格,配备网格员8882名,其中专职网格员623名,推深做实网格化精细化治理。

  治理人人参与,成果人人共享。安庆加快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正在让宜城更“宜人”。(记者 范孝东 方舢)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