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
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省政府副省长 谢广祥
(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省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部署新一轮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优化基础教育发展环境。刚才,省编办刘莉主任、省教育厅程艺厅长、省财政厅建国副厅长分别就落实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对本系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完全赞成,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务求工作实效,为优化基础教育师资配置,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奠定坚实基础。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的重大意义
没有一流的教师,就没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将其作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关键任务。省政府也一直在探索符合基础教育规律、有利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编制管理体制。根据2001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我省于2002年出台了实施意见,并开展了全省中小学首轮核编,全面规范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促进了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但是,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基础教育自身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也对中小学教职工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及时调整和重新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着力解决上轮核编后我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突出矛盾。省政府将核编工作列入省政府重点工作,省编办会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在认真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拟定了新一轮中小学核编方案,并经省编委会和第27次省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新一轮核编将推动基础教育体制机制创新,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教师人才支撑。
(一)开展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是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标志,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提高教育质量,保障教育改革目标实现的第一要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要重视硬件配置的均衡,更要重视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特别是我省义务教育的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形势下,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将目光更多地集中在教师队伍身上,把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期待更多地寄托在教师身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教师发展和优化配置的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展新一轮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就是要通过分类核定不同地域类型和学段结构的教职工编制以及调整中小学布局结构、推进中小学配套改革等一系列措施,实现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二)开展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应该说,近几年,通过加强师德建设,实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等措施,教师队伍建设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教师的年龄、学历、学科分布、城乡分布等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用人机制不合理,分配制度不合理,缺乏激励机制等,这些问题是多年长期积累下来的带有深层次的问题。可以说,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所在,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是大势所趋。开展新一轮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就是要通过加强我省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建设,科学设置岗位,做到因事设岗、职岗相符,优化基础教育的教师资源配置,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
(三)开展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是着力改善民生、推进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基础教育对提高人民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是科教兴皖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的奠基工程,理应得到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省政府将开展新一轮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列入了省政府重点工作,作为推进我省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民生工程、促进基础教育优先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和配套改革措施。各级各部门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核编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大工作力度,敢于动真碰硬,努力创新用人机制,推进基础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深刻领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的基本要求
此轮核编工作到4月底要全面完成,时间紧,任务重。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按照《实施意见》规定的目标、原则、任务和方法步骤,抓住重点难点,积极稳妥推进,确保新一轮核编工作的顺利开展并达到预期目标。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要准确把握三项原则。一是因地制宜、分类核定。根据各地基础教育发展需要、教育资源现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自然环境特点等情况,从实际出发,分类核定各地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二是统筹兼顾、均衡配置。把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摆到重要位置,统筹兼顾、合理调整,着力解决学段结构、区域分布、山区农村教学点等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三是配套改革、整体推进。将核编与配套改革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
第二,要着力解决突出问题。2002年开展的首轮核编,主要是以精简人员为目的,全省中小学均按照从严从紧的原则使用同一编制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一刀切”做法的弊端日益突出,产生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区域分布不均衡、学段结构不合理、山区农村中小学缺编等矛盾和问题。新一轮核编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突出问题,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符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新一轮核编方案通过客观分析不同区域的具体情况,在国家和省规定的编制标准范围内,将全省划分为3种地域类型,并分别按照城市、县镇、农村的高中、初中、小学确定定编系数,充分考虑了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各市、县要结合实际,本着精简高效、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的原则,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拟定本地区中小学核编方案,报省机构编制部门。
第三,要科学配置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资源。各市、县要在省下达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额内,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实施意见》规定的编制标准和2008年底学校在籍学生数,逐校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逐校实施“三定”,规范和理顺内设机构的职能关系,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和人员结构。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此轮核编省里出台了一系列倾斜政策,如对23人以下的山区教学点单独核编,对寄宿制中小学、内地民族班中小学以及学生数增长过快的高中增加附加编制等。各地在逐校核编中要认真贯彻省政府的部署,将逐校核编工作与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结合起来,在不突破省里下达的编制总额的前提下,针对辖区内不同类型中小学采取不同核编政策,确定不同核编方案,充分考虑不同学校的特殊性,注意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使编制更好适应不同学校的需求。
第四,要深入推进配套改革。深化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教职工队伍,是此轮核编的重要任务之一。各地要进一步加大以中小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后勤保障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力度,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中小学用人机制。一要抓清理。依法辞退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压缩非教学人员,转岗分流不合格教师,认真清理占用和变相占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各类人员。二要做好岗位设置工作。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合理确定教师、教辅和工勤人员的结构比例和数量,规范教职工岗位职责,强化岗位目标责任制,并逐步建立固定岗位和流动岗位相结合的用人机制。三要建立教师合理流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城镇教师到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服务制度和区域内城乡“校对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坚持城镇学校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应有一年以上在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的经历。要通过中小学人员校际、区域之间合理流动,促进教育系统内部人才资源合理配置。
三、确保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顺利完成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事关我省基础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事关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事关全省发展稳定大局,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社会关注程度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领导,通力协作,扎实工作,确保核编工作顺利完成。
第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是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省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要把这项工作作为本部门的工作重点,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市、县的指导和协调。人事、建设、规划、国土、残联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结合基础教育发展和布局规划,提供优质服务,形成工作合力。各市、县政府要高度重视,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落实,及时协调解决核编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把各个工作环节衔接好,把不同层次工作渠道沟通好,真正做到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各部门之间运转协调。
第二,要严肃纪律,规范操作。纪律是政令畅通的保障,此轮核编任务能不能完成,不仅在于有没有铁的纪律,更在于能不能执行铁的纪律。各市、县未经省政府批准,不得突破中小学机构编制总额,不得擅自在总额外增设学校、增加编制、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要加强督查调研,对违反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影响核编工作进度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各地及其教育部门要采取切实管用的措施,做到核编和日常教学两不误,确保中小学校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纪律不犯,国有资产不流失。
第三,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切实加强宣传和动员工作,把政策宣传、舆论引导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深入细致地讲清核编的目的、政策和方法,认真听取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使大家认识到核编是手段,促进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为核编工作打好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各级新闻媒体要采取多种形式,全面宣传新一轮核编政策,突出宣传新一轮核编的重大意义,积极宣传好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为核编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借此机会,我再讲一下倍受关注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问题。刚才,刘莉同志通报了全国会议精神,并提出了原则要求,我表示赞成。请各地、各部门认真抓好落实,确保社会稳定。下面,我再强调三点。
第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在义务教育阶段率先实施绩效工资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和教师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是党中央、国务院优先发展教育的具体行动。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其他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国家也正在研究。广大事业单位职工和教师队伍一定要增强大局观念,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为绩效工资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氛围。
第二,尽快调研出台我省实施意见。
第三,各市、县政府要做好宣传解释和维护稳定工作。省里部署之后,各市、县政府要高度重视,建立领导责任制,周密部署,稳慎实施,抓紧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意见,争取尽快兑现。要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和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密切关注社会各方面的反映,制定应急工作预案,重大问题要及时向上级报告,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同志们,新一轮中小学核编工作和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绩效工资工作任务艰巨、时间紧迫、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维、科学的方式,不畏困难、不辱使命,齐心协力、迎难而上,认真把核编的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为我省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