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下半年,安徽省在32个县(市、区)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8月,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决定在所有县(市、区)全面实施综合改革,让全省人民群众早日享受改革成果。目前全面改革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管理体制和新的运行机制全面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从降低药品价格和改善服务中得到明显实惠,医务人员队伍结构明显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效率明显提高。
为帮助社会进一步提高对改革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加深对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政策的理解,记者就大家关心的问题采访了省医改办负责人。
问:社会上有一种担心,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回归“公益性”后,会不会造成新的“铁饭碗”?
答:人事制度改革是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重要一环。这次我省人事制度改革政策设计有重大创新,既考虑到体现“公益性”,又考虑到不能回归“铁饭碗”的旧体制,核心就是建立“竞争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定期考核、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竞争性的用人新机制,实行的是“定编定岗不定人”,即固定的编制、流动的人,编制不随人走。人员编制仅作为聘用人员和财政核拨经费的依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考试、考核等方式竞争上岗后,实行聘用制,合同管理,定期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将会被解聘,不是一次竞争上岗定终身。
问:改革后各级财政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行经费是保障的,那会不会造成新的“大锅饭”?
答:两项制度保证改革不会造成新的“大锅饭”。第一,政府补助按“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核定。就是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完成政府核定的任务,并通过考核后,才能获得政府补助。第二,为了避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财政保障后出现效率下降、“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我们在分配制度改革中实行“两考核、两挂钩”,核心就是打破大锅饭。一是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居民满意度为核心、公开透明、动态更新的工作任务考核机制。卫生、财政部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期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挂钩。二是建立按岗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期组织对职工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职工个人收入挂钩。
问: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绩效考核,是不是业务收入决定着基层医务人员绩效工资的高低?
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任务有两项:一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二是基本医疗服务。绩效考核对两项任务完成情况都要考核,即根据工作数量、质量、医德医风、群众满意度等多种因素决定绩效工资,业务收入并不是决定性的。为此,省有关部门制定了详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绩效考核评价细则》,各地正在抓紧制定具体考核实施办法。
问:从
答:“基本药物”的概念是世界卫生组织于1977年提出的。基本药物是指那些能够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基本特征是安全、必需、有效、价廉。患者使用基本药物,能够获得四个方面的实惠:一是省钱,基本药物不但本身价格低廉,而且报销比例高,能够有效降低群众的医药负担。二是安全有效,政府在招标过程中已经对药品生产厂家的资质进行了审查,药品质量有保障。三是可以避免药物滥用,损害患者自身免疫力产生抗药性。四是方便可及,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能获得。因此,国家要求,首先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首批公布的国家基本药物为307种,我省结合实际,增补了276种补充药品,这583种药品都经过专家论证和长期临床检验,是安全有效的好药,完全能够满足基层群众基本医疗需要。部分群众之所以感觉基本药物不够用,主要是长期看广告形成的不良用药习惯以及过去医生片面引导用药等造成的认识误区,随着“以药补医”机制的彻底破除,以及对基本药物知识的宣传普及,会逐步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理解的。
问: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基本药物全省统一招标采购,基本药物价格下降幅度比较大,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但也有一种担心,药品质量能够保证吗?
答:这次我省基本药物统一招标采购效果十分明显,药品价格较国家指导价平均下降52.8%,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人民群众得到了很大实惠,药品质量也有保证。招标是严格按照国务院医改办的方案进行的,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双信封”模式。生产企业同时投技术标和商务标,只有技术质量合格的企业才能入围,真正做到了“质量优先”与“价格合理”的统一。从我省中标的生产企业来看,基本上都是全国知名的医药企业,其中34.8%是我国医药行业100强企业,57.6%是前400强企业。
问:省统一招标采购的基本药物能够及时配送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吗?
答:我省在全国率先实行基本药物全省统一招标采购配送,由生产企业选择配送企业配送药品。生产企业对配送企业按市场经济办法进行契约管理,违约者承担经济责任。政府对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也有措施监管,一是招标采购平台能及时监管配送情况,二是政府药监部门加强对基本药物的质量检查,三是政府部门对违规企业有处罚措施。据最新统计,目前全省配送到位率已经提高到85%以上。但是,新旧采购配送模式转换之初有一个磨合期,供方和需方有一个适应过程。随着时间推移,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配送企业和基层医疗机构的逐步磨合,药品配送及时率、到位率将会进一步提高。
问: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后,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费是如何保障的?
答:对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严格界定任务、核定人员编制、核定收支范围和标准、转变运行机制的同时,政府负责保障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使其正常运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科学编制预算,不留缺口,财政部门审核批复预算予以保障。同时着眼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发展列入“十二五”规划,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财政实力不断增强,逐步提高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