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鸟巢”内部探秘(图)

访问次数: 1493                        发布时间:2010-12-13

[字体: ]

 

位于滨湖新区的“鸟巢”已确定它的功能——合肥美术馆,作为艺术展览的殿堂,它将成为合肥版的“凡尔赛宫”。记者近日前往“鸟巢”探访,其玻璃幕墙本月将安装完毕,年底前可交付布展。

  【奥秘】

  地上是帽子地下是精华

  从外观看,“鸟巢”不太雄伟,但是你走近才发现,除了露出地面的23,地下还有7。地表上的“鸟巢”实际只是美术馆的“帽子”,地下建筑才是重点。

  馆外建设了两个下沉式广场,作为观众入口,建成后,观众要从地下入场观看展品。据介绍,这种设计以及埋藏于地下的建筑部分,与法国艺术殿堂凡尔赛宫非常相似。

  地下是展览的中心,地下1.6万平米的空间分成A~G 7个部分,其中A是中央展区,周围环绕着BCDE四个功能展区,F为办公区、G是设备区。

  负责该项目的中国建筑六局合肥项目副总工徐海标说,由于“鸟巢”的功能定位发生改变,其设置也做了更改。除了根据美术馆的需要设置了2个大仓库,增加空调、除湿设备外,安全防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未来合肥美术馆会藏哪些珍品?这个问题徐海标回答不上来,但为了保护珍品,“里面布设的摄像头能覆盖到每个角落。 ”

  【精致】

   五千块玻璃五千个样子

  从11月开始,一根根直径超过30厘米的粗钢管搭起的框架下,已开始用玻璃幕墙封闭。徐海标说,整个幕墙分为200多个板块,每个板块内的玻璃都不相同,“5000多块玻璃,几乎找不出尺寸完全相同的两块。 ”

  这么多玻璃如何找到自己正确的位置?记者发现在年轻的工人们安装玻璃时,一位老师傅认真地在一张写满数字的图纸上写写算算,原来,他正在搜集尺寸下料并给每一块玻璃贴上方位标签。

  记者手指比了一下幕墙玻璃的厚度,由于幕墙由三层玻璃组成,厚超过3厘米,最重的一块约300公斤。徐海标介绍,有一次,7名工人抬一块重约100公斤的玻璃,10路程走了25分钟。

  玻璃重,形状不规则,有的位置玻璃还倒挂过来,普通的吊装设备用不上,工人们就集体发挥聪明才智,因地制宜自制了很多工具。比如搬玻璃的木盒子,吸盘、电动葫芦,还有一款看似缩小版起重机的工具,工人们称之为“玻璃炮”。记者发现,每安装一块玻璃,七八名工人合作,还要半个小时左右。

  【环保】

   棍子两头空吹进自然风

  记者注意到,有些长短不一的金属杆件两头是空的。徐海标介绍,这样可以通过钢管给室内通风。

  “鸟巢”在节能方面也参照了“水立方”的做法。比如,采用玻璃幕墙,白天展览多采用自然光,减少能耗。灯具也是低能耗的节能灯。记者注意到,室内还设计了很多曲折的沟壑。徐海标介绍,这也是参照“水立方”设计的节水环保系统。雨水通过排水沟收集后经过滤水材料,集在积水坑内,“如果需要的话,可以供给室外广场上的循环水景使用。 ”

  据了解,幕墙以及室内的装修工作将在年底前结束。(宋晓民、祖春玲、卓也)

 

    信息来源:安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