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政策套餐”助皖江发展

访问次数: 1215                        发布时间:2010-12-11

[字体: ]

支持皖江示范区建设自主品牌汽车研发制造基地,支持芜湖、合肥建设新能源汽车研发平台;支持安徽省内钢铁企业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加快推进马钢(合肥)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搬迁改造;支持合肥新型平板显示产业以及芜湖、合肥、铜陵等光电产业重大项目建设。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关于支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意见》,端出支持皖江示范区建设的政策套餐,提出了60余个支持重点和方向。
    
该《意见》明确,工信部支持示范区加强技术创新,促进节能降耗减排。支持示范区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攻关活动。支持示范区企业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支持部属院校与示范区企业共建研发机构、开放实验室,组建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和支持部属院校为示范区设置急需专业,定向培养专门人才;支持部直属科研单位在示范区设立分院分所。工信部还将加大对示范区重大节能、节水、清洁生产等示范工程的资金支持,支持示范区重点节能减排技术和高效节能环保产品的推广应用,推动尾矿、尾砂等大宗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工信部鼓励皖江示范区突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推进示范区产业升级。在推动装备制造业做强做大方面,除了汽车产业外,还明确支持示范区培育壮大工程机械、冶金装备、船舶等装备制造业基地。在促进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方面,沿江优质钢材、有色金属材料基地建设等成为支持重点。在加快消费品工业发展壮大方面,支持和鼓励国内外大型家电企业在示范区设立制造、研发、物流中心。支持建设优质面料和知名品牌服装基地等。在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方面,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重点产业发展,推动交通、公共安全、量子通信等领域技术成果产业化。工信部还明确支持示范区航天、航空、电子、船舶等军民结合型产业发展,推进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建设和国家级示范基地创建。 
    
继南京、上海、珠三角等区域之后,工信部将皖江示范区纳入国家级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试验区,为示范区企业两化融合试点提供政策、智力、资金等方面支持,支持示范区提升产业转移承载能力。
    
省经信委负责人表示,我省将对60多项具体的支持措施和重点逐一落实,认真谋划和储备一批牵动性强、影响力大的重大项目,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加速新兴产业发展。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