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芜蚌跻身全国三大自主创新试验示范区

访问次数: 1431                        发布时间:2011-02-24

[字体: ]

新兴产业迅猛发展 创新要素加速聚集

合芜蚌跻身全国三大自主创新试验示范区

 

据最新科技统计快报显示:2010年,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专利授权量,引进高端人才数,产学研合作项目数等主要指标均超过全省总量的55%以上,并以其突出成绩与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示范区同时写入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成为全国三大自主创新试验示范区之一。

  200810月,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省委、省政府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安徽“应该在自主创新方面有更大作为”的指示精神,立足实际,果断启动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两年多来,我省注重突出“高端引领、产业提升、先行先试,辐射带动”,努力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新型企业培育、创新载体建设、产学研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和创新环境优化等6个方面实现突破,初步呈现出各类自主创新要素加速向试验区聚集,产业、科技、人才、改革“四大成果”加速涌流的良好发展态势。

  合芜蚌试验区的建设推动了高端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中航、中建材、中电科技集团等一批央企及驻皖高校院所纷纷与安徽开展战略合作,建立研发中心和产业基地,38个“海归”项目和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等一批海内外知名中介、咨询服务机构落户试验区。京东方、东芯通信、三安光电、中航三鑫等一批高端企业相继入驻试验区; 41个国家重大专项项目和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由试验区承担,获得国家科技拨款13亿元。

  创新要素加速聚集。两年多来,试验区引进高端人才近万名,培训专业人才5万多人次;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政策,优惠税收20余亿元;落实积极的科技投融资政策,省市财政投入科技经费近12亿元,引导社会科技投入近50亿元,放大产业投入463亿元。省5亿元创投引导基金起到乘数效应,共引导设立创投基金13支,总规模达40.2亿元,已累计对企业投资7.9亿元。

  通过两年多的建设,试验区产业、科技、人才、改革四大成果加速涌现,区域竞争能力显著提升。试验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及其占GDP比重分别是2008年的2.1倍、2倍和1.3倍;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及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是2008年的3.7倍、3.5倍和2.4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67件,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17件;引进高端人才数和入选“千人计划”数分别占全省的60%95.7%;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4.2%,接近长三角两省一市的水平,产学研合作项目数和引进科技成果数分别占全省的65%70%。合肥被列为我国未来十年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芜湖被列为全国25个最具创新能力的城市之一,蚌埠综合竞争力在全国位次前移了41位。

  辐射带动加速显现。在试验区示范带动下,全省自主创新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智能语音等一批重大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全省专利申请量、授权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等指标在全国位次前移,进入全国10名左右,自主创新已成为安徽加速崛起、全面转型的强大引擎。 (通讯员 方太升 记者 汪永安)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