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发展要花钱的“硬任务”很重,但文化作为“软实力”,切不可等一等、放一放。前不久,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会,吹响了向文化强省迈进的强劲号角。 “等不起”、“慢不得”,是我们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时应有的态度和作为。
“等不起”,就是要抢抓历史机遇。“十二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文化强省建设的黄金发展期。从国家来看,文化建设已纳入党的执政方略,发展文化产业已上升到国家层面,这必将迎来新一轮更大力度的政策推动。从安徽来讲,文化产业是支撑安徽加快崛起的八大产业之一,事关现代服务业的突破,事关文化民生的改善,特别在当前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形势下,文化的凝聚感召作用更加凸显。从现实来说,我省丰厚的文化底蕴,为向文化强省跨越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为文化强省建设营造了深厚群众基础和巨大社会需求。等,就极有可能坐失良机。面对文化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从全国、全球视野认真审视安徽文化发展,珍惜机遇、抓住机遇,牢固树立与科学发展和安徽崛起大业相适应的文化发展观,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肩负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重任。
“慢不得”,就是要加速跨越发展。我省文化改革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文化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基础仍然薄弱,全省还有34个县没有图书馆或文化馆,还有4个市“三馆”不健全。文化产业发展速度虽然比较快,但规模不大,实力不强,结构不优,与发展较快的省份相比仍有一定距离。长期以来文化领域形成的惯性思维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已经转企的文化单位还没有成为合格市场主体,还需要一个在市场中探索和适应的过程。当前国内区域之间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竞争态势加剧,“标兵”越来越强,“追兵”越来越近。慢,就极有可能拉大差距。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从实际出发,凭实干发展,用实绩衡量,大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积极打响安徽文化品牌,进一步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加快实现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正是依靠不等不靠,自我加压,敢为人先,争创一流,我们才创造了非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份走在全国前列的“安徽现象”。在新起点上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要有“等不起”的危机感、“慢不得”的使命感,真正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文化强省建设当作“分内事”,算大账、算长远账,该由政府承担的改革成本一定要支付到位,该由政府解决的遗留问题一定要解决到位,特别在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上还要逐步加大力度,确保增幅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要像支持工业、农业一样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样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像加大经济发展力度一样加大文化产业发展力度,像培育工业大企业大集团一样扶持、培育文化企业集团做大做强,像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一样改善文化发展环境。这是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期待,更是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江石岩)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