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第一资源”。站在“十二五”历史新起点,我省将以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引领,统筹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各类队伍建设。通过实施人才工程,“努力把安徽建设成为全国人才聚集度高、人才素质优和人才效益好的省份之一”,为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安徽崛起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高端引领聚才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我省136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在北京举行高层次人才招聘会,围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向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及国内外专家等高层次人才,引进安徽急需的创新创业人才、紧缺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吸引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10多所著名高校学生及在京中高级人才3000多人参加。
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体现核心竞争力。“十一五”期间,我省启动实施了“115”产业创业团队建设工程,在承担“861”行动计划重要项目、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各类企事业单位中,有针对性地建设100个产业创新团队,选聘100名创新团队带头人和500名带头人助理,集中开展科技攻关、新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先后投入60多亿元用于创新成果产业化建设,在全超导托卡马克、量子通信等一大批重大基础研究中取得国际领先,新能源汽车、智能语音等多项科技专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4%,产生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收益。
“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是我省今后一段时期培养造就的重点。 ”省人才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将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安徽,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重点,探索建立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相衔接的开放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两大战略平台,重点关注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和重大项目,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努力打造一支学术品德好、专业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团队结构优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十二五”期间我省人才政策会更加开放。我省将通过自主创业、项目合作、成果转化、技术入股、特聘兼职等形式,大力集聚和吸纳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的人才和团队,支持培养100个省级创新团队,引进10个国家级创新团队。到2015年,我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将达到277万人,引进并重点支持10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来皖创新创业,建立20个左右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整体推进强素质
“我们企业有两条生产线:一条是产品生产线,一条是员工教育生产线。
只有建设好员工教育生产线,才能使产品生产线更好、更高速地发展。”江淮汽车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已建立一级培训和二级培训的层级培训网络,分别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设计了职业生涯规划,从制度上激发员工学习的深层次动力,使企业内部形成积极上进的氛围。
提升人才队伍素质,是人才工作的重要切入点。统计显示,我省各类人才受教育程度逐年上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人才占全省人才总量的比重不断提高。党政人才队伍中,本科学历超过50%,研究生学历达到15%以上,技能岗位职工中,40.24万人获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占职工总数的53%。
立足未来发展,我省将坚持全面发展,通过实施十大人才工程,统筹各个层次、各个门类的人才需要,实现各类人才共同发展,整体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培养、造就人才,构建人人能够成才、人人得到发展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按照各类人才成长规律,制定人才培养规划,推进大教育、大培训,多渠道培养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造就一大批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实现人才资源可持续发展。
人尽其才激活力
“职称认定权下放,极大地提升了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奇瑞公司人事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省、市人社部门突破固有模式,先后将工程系列中级职称评审权、全日制大中专毕业生职称认定权下放,使企业能自主培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十一五”期间,奇瑞公司通过自主培养,已有3778名工程技术人员获得相应职称,占有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总量的70%以上。
改革创新是推进人才工作的强大动力。“十二五”期间,我省将继续着眼盘活整体人才队伍、提高人才使用效益,围绕用好用活人才,进一步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机制,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观念和制度性障碍,最大限度激发人才队伍的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
切实改进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和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机制。改革各类人才选拔使用方法,促进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形成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改进人才评价方式、拓宽人才评价渠道、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克服唯学历、唯论文倾向,注重靠实践和贡献评价人才。
“十二五”期间,我省人才工作正在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和布局下,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将迎来英才辈出、群星灿烂的美好未来。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