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一五”水利成就

访问次数: 2467                        发布时间:2011-10-31

[字体: ]

一、开拓进取,十一五水利发展取得突出成绩

  十一五时期,全省水利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全力推进四个水利建设,累计完成水利投资443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24倍,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

  ()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

  治淮14项骨干工程全面建成,累计完成投资225亿元,如期实现国务院确定的近期治淮工作目标。新一轮治淮正式启动,淮河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外资项目、洪泽湖抬高蓄水位影响处理工程率先开工。全面完成滁河治理应急工程,开工建设长江安庆、铜陵段崩岸治理项目,积极开展巢湖沿岸综合治理,长江流域骨干防洪体系进一步完善。31个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试点项目开工建设,31个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全面启动。淠史杭等7个大型灌区和10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进展顺利。33处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全面完成,改造装机18万千瓦。完成20座装机2.32万千瓦沿江排涝泵站建设任务,完成5.4万千瓦中小型泵站更新改造,总装机11.96万千瓦。

  ()防汛抗旱减灾能力稳步提升

  坚持防汛抗旱并举,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重,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控,各级党委政府周密部署,各级水利部门精心调度,广大军民团结奋战,成功战胜了2007年淮河全流域性大洪水、2008年滁河流域特大洪水和2010年长江、淮河并发的严重洪涝灾害,成功抗御了2008年冬至2009年春的淮北地区大旱、2010年淮北地区的严重伏旱和秋冬旱,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水旱灾害损失,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汛抗旱减灾效益达1060亿元。

  ()农村水利建设全面提速

  国家规划内295座大中型及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完成,圆满完成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任务,新一轮国家规划内304座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开工建设。省计划1614座小型病险水库完成主体工程1129座,完成竣工验收1099座。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220处,解决了124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持续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复水毁工程8.4万处,新增灌溉面积378.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24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88.5万亩,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49,为粮食生产连续7年丰收、5年创历史新高作出了重要贡献。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39个,安排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项目158个。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02平方公里。新增水电装机28.5万千瓦。

  ()水资源节约保护不断加强

  取水许可制度深入落实,水资源论证工作不断强化,水功能区监督管理深入推进,入河排污口监管成效显著。淮北、合肥、铜陵三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新增供水能力46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由2005年的387立方米下降至290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05年的369立方米下降至220立方米(扣除直流式电厂为127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至70%。水环境保护成效明显,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0%。安徽省中西部地区重点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基本编制完成。引江济巢、淮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依法治水管水能力显著提升

  水利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安徽省水文条例》、《安徽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安徽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安徽省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意见》、《安徽省小型水库运行管理办法》、《安徽省取水工程验收管理办法》、《加强湖泊保护的若干规定》等颁布实施。新建水政监察支队6个、大队11个,水政监察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水行政执法能力明显加强。推进工程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同马大堤望江长江河道管理局和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管理局水闸管理处通过国家级管理标准验收,全省达到省级管理标准的水管单位达83家。水利旅游加快发展,全省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达21个。水利多种经营取得长足进步,2010年全系统经营收入达22亿元,比十五末增加10亿元。组建省水利招投标服务中心,水利建设信用体系更加完善,水利建设市场秩序逐步规范,水利行业安全生产态势平稳,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取得实效。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实行工程质量一票否决制和终身负责制,32项工程获省黄山杯或省水利优质工程奖,1项工程获水利部优质工程大禹奖。

  ()水利改革实现新的突破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理顺,两项经费得到进一步落实。大力推进水务体制改革,全省共有9个市、44个县(市、区)成立水务局,铜陵市和固镇县实现了供水、排水、节水、污水处理回用的统一管理。水价改革积极推进,省管及跨市排涝站不再收取排涝费,跨市排涝站电费由省财政定额补贴,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农业灌溉水费免征营业税,适时调整了非农业供水价格。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公共财政水利投入大幅度增长,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初步形成。在全系统开展水利改革创新奖评选表彰活动,第一年申报改革创新成果达40余项。

  ()行业基础工作扎实推进

  水利规划及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淮河、长江、太湖流域防洪规划和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调整规划、重点平原洼地除涝规划等通过国务院或水利部批复,编制完成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水利专项规划、长江干流洲滩圩垸治理规划等20多项规划。水利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完成省部级重大水利科技项目60余项,其中19项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2项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全省防汛抗旱通信骨干网已覆盖17个市、13个厅直单位。安庆等9市视频会商系统延伸至县区防汛抗旱机构。水利电子政务建设深入推进,门户网站体系初步形成,办公自动化应用水平稳步提升。

  ()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5年来累计培训干部职工1.3万多人次,3人获全国技术能手5人获全国水利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大力推进水利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省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跻身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行列。制定《关于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基层水利建设稳步推进,一批乡镇水利服务机构陆续成立或恢复,至2010年底全省共有乡镇水利机构900个,占乡镇总数的70.1%,在加强基层水利建设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启动县级水利部门能力建设,完成第一批28个县(市、区)验收。20102月至5月,在全省水利系统开展了万名干部进镇村活动,1万多名水利干部深入全省104个农业县(市、区),广泛开展基层水利调研,受到农民群众的广泛欢迎与支持,得到省委、省政府和水利部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围绕中心,科学谋划十二五水利改革发展  

     ()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全省水利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加快水利科学发展、提高水利支撑和保障能力为主线,以治水保安、以水兴业、兴水富民为核心,全面推进水利安徽发展战略,统筹抓好治、蓄、排、节、引五水文章,加快建设防洪减灾、水资源保障、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水环境和水生态保护、水利公共服务管理五大体系,通过510年的时间,力争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滞后的局面,基本解决水多、水少、水脏三大问题,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努力实现由水利大省向水利强省的跨越。

  ()基本思路

  围绕一条主线,实施一大战略,推进四项改革,构建五大体系

  一条主线: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全面加快水利科学发展、提高水利支撑和保障能力为主线。

  一大战略:以治水保安、以水兴业、兴水富民为核心,全面推进水利安徽的发展战略。

  四项改革:水工程和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农村水利改革、水价改革、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

  五大体系:采取治、蓄、排、节、引五大措施,加快建设配套完善的防洪减灾综合体系、合理高效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协调发展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体系、综合防控的水环境和水生态保护体系、高效运转的水利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努力实现由水利大省向水利强省的跨越。

  ()重点任务

  第一,围绕工程水利,持续推进防洪保安体系建设。构建畅通淮河,重点开展新一轮治淮建设,实施三加一工程,即行洪区调整与建设、重点平原洼地治理、淮干一般堤防除险加固和重要支流治理工程以及淮河行蓄区及淮干滩区居民迁建18万户,十二五争取完成治淮投资160亿元。建设安澜皖江,实施一干三支工程,即长江干流整治及滁河、巢湖、青弋江与水阳江重要支流治理工程,分类指导洲滩圩垸治理,稳定长江河势与岸线。加强城镇防洪,实施江南、江北产业集中区等两区三片防洪保安建设。

  第二,围绕资源水利,着力提升水资源综合保障能力。依托淮河、长江、新安江和主要支流河道,沟通江河湖泊,科学调蓄地表水,合理控采地下水,优化配置水资源,形成大中型水库和重要湖泊为源、河流为线、库塘多点的资源水利格局。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用水定额管理,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快推进引江济淮前期工作,力争启动引江济巢与淮水北调等跨区域调水工程,逐步解决沿淮淮北地区及江淮丘陵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第三,围绕民生水利,大力发展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实施双百、千、万双千万工程。双百,即除险加固大中型病险水闸173座,完成100条中小河流治理;双千,即实施1800座中小型水库加固,实施1000多座中小型排灌泵站改造;双万,即实施万条农村沟河清淤,扩挖20万口当家塘双千万,即再解决2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增和改善1000万亩农田排灌能力。

  第四,围绕生态水利,加快构建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以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综合治理工作为重点,坚持科学规划、集中连片治理的工作思路,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积极推进监测评价、生态修复工作。在主要水土流失区合理布设工程、林草措施,实行山、水、林、田、沟、渠、井、路综合治理。实施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新建、改扩建电源项目100处。加大城乡河湖水系整治与生态修复力度,大力实施沟、河、湖连通工程,基本建成全省水环境保护和河湖生态健康保障体系。

  第五,围绕科学发展,全面加强水利行业能力建设。一是加强全省水利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基于3S的水文测报及预警预报系统,进一步整合完善水利通信网、防汛抗旱决策指挥系统和水资源、水土保持监测站网体系,构建联通省市县乡四级、覆盖所有工程的水利信息及防汛抗旱网络,一年完成规划,三年明显见效,五年全部完成。二是建立水利科技基地,加强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完善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快水利科技项目推广,为水利发展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效的关键技术。三是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建立健全乡镇水利站或小流域水利中心站,探索建立村级水管员制度,鼓励组建农村用水协会等合作组织,实现全方位水利服务与管理。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