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顺书记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访问次数: 1500                        发布时间:2011-10-31

[字体: ]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张宝顺

  (2011年9月20)

  这次会议是省委、省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省水利改革发展成就,分析当前水利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任务,推动水利跨越式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保障。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实质

  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工作高度重视,今年初以中央1号文件的形式出台了《关于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7月份专门召开了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对水利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央名义召开的水利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从战略高度充分肯定了我国水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精辟阐述了新形势下水利的重要地位,明确提出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全面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治水兴水的工作任务,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思想性、开创性,为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这次会议规格之高、影响之大前所未有,必将成为新中国水利事业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上来。

  第一,深刻领会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把水利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中央水利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综合能力的迫切需要,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这些重要论断,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新的战略高度,是我们党对水利工作新的战略定位,是对水利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是对水利认识的又一次重大飞跃。我们要站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把水利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推动安徽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深刻领会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宏伟目标,努力推动水利跨越式发展。中央从新形势下水利的地位和作用出发,着眼于全面增强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提出力争通过5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中央提出这些目标任务,既充分体现了前瞻性和战略性,又契合现实基础和发展水平,构建起水利改革发展的整体框架,描绘出治水兴水的宏伟蓝图。我们要按照中央部署,从安徽省情水情实际出发,科学制定全省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开拓创新,奋发进取,不断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努力实现水利发展的新跨越。

  第三,深刻领会新形势下的治水方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在深入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水情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这一总体要求,深刻阐述了新时期治水兴水必须坚持民生优先、统筹兼顾、人水和谐、政府主导、改革创新5项原则。这些治水方略,是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治水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科学内涵的系统揭示,是我们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的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始终贯穿于新形势下治水兴水的全过程,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水资源条件的新变化、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进一步推动治水思路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安徽实际的水利科学发展之路。

  第四,深刻领会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着力在关键环节上谋求突破。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水利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作出了安排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新的重大举措。如,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民生水利,推动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确提出要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切实解决水资源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明确提出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的合力。同时,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进水生态治理和水环境保护、深化水利改革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政策措施。这些重大举措,是对各地水利实践探索的总结升华,是对过去水利扶持政策的集成发展,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我们要紧密结合实际,进一步实化细化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效力,切实把水利改革发展推上新的台阶。

  二、准确把握我省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水利事业发展,必须正确认识我省的基本省情、基本水情,科学分析发展趋势,切实增强水利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

  安徽是典型的水旱灾害多发地区和水资源紧缺省份。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掀起了一轮又一轮水利建设热潮,特别是十一五时期,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治水新思路,水利改革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重要保障。一是大江大河治理成就辉煌。14项治淮骨干工程全面完成,国家规划内295座大中型及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完毕,主要江河防洪能力显著增强,初步实现了江淮安澜。二是防汛抗旱取得重大胜利。全面战胜了2007年淮河大水、2008年滁河大水、2010年长江淮河大水等历次洪涝灾害,以及2008年、2010年淮北地区大旱等严重干旱灾害,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水旱灾害损失,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农村水利建设加快发展。解决了124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实施了淠史杭等7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开展了39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5180万亩,水利对粮食生产连续7年丰收、5年创历史新高作出了重要贡献。四是水资源管理与生态建设成效显著。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稳步推进,水资源利用效益显著提高,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02平方公里,实施生态修复面积2000平方公里。总体上看,全省水利建设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已步入科学发展的新轨道,正加快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省水利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水利保障能力还不够强,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不相适应。一是水资源分布不均仍然是我省的基本水情。水多、水少问题仍很突出,全省66座县级以上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20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亟待解决。二是旱涝灾害频繁仍然是我省的心腹大患。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尚不健全,沿淮淮北平原洼地、沿江圩区主要易涝区排涝能力偏低,部分江河缺乏控制性骨干工程。三是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的重大制约。普遍存在投入弱化、设施老化、功能退化现象,管护机制不够健全,用水方式较为粗放,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建设需求。四是水污染加剧仍然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淮河、巢湖属于全国水污染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列,水体总体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部分地区河湖污染较为严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要求越来越迫切,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水利的要求越来越高,水利工作任务更为艰巨。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关键时期。水利改革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又面临重大机遇。党中央、国务院把水利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开启了水利改革发展的新篇章,安徽作为水利大省,宏观政策环境十分有利;经过多年持续较快发展,我省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加快水利发展具备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全社会大兴水利的共识日益形成,氛围日益浓厚,力量日益凝聚,这是水利事业发展的最强大动力。我们一定要立足新起点,把握新形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把水利改革发展推向深入。

  三、着力抓好水利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把优化水资源配置作为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以治水保安、兴水富民为核心,大力实施水利安徽战略,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创新水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力争通过5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局面,初步实现水利现代化。

  当前,要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着力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第一,突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田水利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于我省来说,实现新增22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目标,最大的制约因素是水,最薄弱的环节是农田水利,近年来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凸显了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现实紧迫性。要在全省掀起农田水利建设高潮,下大力气改善农业水利基础条件。要加快推进灌区建设,力争到2015年,完成70%以上的大型灌区、50%以上的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要加快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集中连片治理,整乡整村推进,对县域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集中配套改造,不断扩大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面积。要把节水灌溉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深入开展百万亩节水农业示范工程试点,着力转变用水方式,提高用水效率。要针对农村两工取消后农田水利投工投劳显著减少的实际,大幅增加财政投入,切实加强资金整合,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

  第二,深入实施防洪工程建设,着力提升防汛抗旱减灾能力。防洪工程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要集中力量加快推进防洪重点薄弱环节建设,从整体上提高抗御洪涝灾害能力和水平。要加快新一轮治淮建设,大力推进长江干支流、新安江干流和巢湖治理。要把中小河流治理作为今后一个时期防洪建设的重点,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任务。进一步巩固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加快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尽快消除安全隐患。高度重视城市防洪工作,大力开展城市水系改造、整治和沟通工程,加强城市防洪监测预警、应急救援等体系建设,保障城市防洪安全。

  第三,切实优化水资源配置,着力提升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我省各地水资源与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的矛盾十分突出,城市和农村面临的水利问题差异较大,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着力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城乡区域水利协调发展。实施淮水北调和引江济巢工程,加快引江济淮前期工作,科学推进其它区域性调水工程,尽快形成南北调配、协调共济的水资源战略配置格局。安全饮水是群众的基本需要,要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大力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第四,扎实推进水生态治理保护,着力提升水环境承载能力。水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物质基础。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形势下,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不断加大,我们要

  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能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切实加强水生态治理和水环境保护。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方针,着力加强大别山区、皖南山区、江淮丘陵地区等重点区域的水土流失防治,确保每年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0平方公里以上。积极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快长江、淮河和巢湖主要支流水环境治理,加强重要水源涵养区、湿地和大别山区水库群的保护,维护河湖健康生态,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第五,积极深化水利改革,着力提升科学治水依法治水能力。推动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最根本要靠体制改革,靠制度创新。要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严格执行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3条红线,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要深化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大中型水利工程公益性管养经费,按照政府补助、责任明确、管护到位的要求,建立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运行机制。要参照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相关政策,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夯实基层水利工作基础。

  四、切实加强对水利改革发展的领导

  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切实加强和改善对水利工作的领导,真抓实干,持之以恒,确保打赢水利改革发展这场硬仗。

  第一,要落实领导责任。省里成立水利改革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全省水利改革发展重大政策措施,统筹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大力支持水利改革发展,形成治水兴水的强大合力。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水利改革发展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要完善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将水利改革发展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行政领导任期水利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加强监督考核。要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加快改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

  第二,要加大投入力度。推动水利跨越式发展,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虽然现在全省资金支出压力较大,但一定要下决心保住水利这个重点。要明确政府在水利建设中负主要责任,公共财政在水利投入中起主导作用,建立健全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力争今后10年各级财政年平均水利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强化省内统筹,积极化解土地出让收益与农田水利建设投资需求不匹配的矛盾。要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投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规范设立水利投资公司,搭建水利融资平台,广泛吸引社会投资,集中全社会力量办好水利。

  第三,要加强队伍建设。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要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基层水利人才为重点,加强各类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工作,特别要注重解决基层水利职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稳定水利一线人才队伍。要适应水利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支持安徽水利人才教育基地及高校水利专业建设,加强水利技术实用人才培训,加大基层水利职工在职教育和继续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全省水利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弘扬长期以来形成的优秀行业精神,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努力在水利改革发展中建功立业。

  同志们,水利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奋力开创水利改革发展新局面,为安徽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