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智谋发展
——2011年省政协工作综述(上)
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十二五”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规划的指导意见》吸纳省政协建议36处,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金融业发展的意见》吸纳省政协建议33处,36期《社情民意》引起省委、省政府负责同志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促进了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的解决……盘点2011年,一项项发展规划、一个个建设成就,凝聚了政协委员倾情发展的建言献策,见证了省政协一年参政议政的丰硕成果。
助力发展 “拳头产品”瞄准重大课题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助力开好局、起好步,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责无旁贷。省政协精心组织选题,适时果断出手,推出资政会、专题常委会和界别民情民智座谈会三个“拳头产品”,瞄准“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构建地方金融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三个重大课题,发动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各参加单位广泛开展调研,积极建言献智。
“‘钱袋子’直接关系百姓幸福指数,大家都很关注这个选题。 ”在省政协“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资政会上,应邀旁听会议的公民代表冯莉敏称赞政协敏感地抓住了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省“十二五”规划提出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后,省政协立刻围绕这一主题,广泛征求各界意见,确定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确保城镇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推进全民创业扩大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等重点课题,在考察调研、问卷调查成果和学习座谈的基础上,从提高城乡居民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等四个方面提出12条具体建议,在省委、省政府随后出台的实施“十二五”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规划的指导意见中,吸收省政协建议多达36处,堪称政协建言献策的成功范例。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每一份提案和建议的提出,都凝聚了广大政协委员的心血和汗水。一年来,委员们深入调研的足迹遍布全省16个市105个县市区,“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资政会前,省政协组织14个界别、23个市县区政协的委员、专家参与调研,充分掌握多个地域情况和多种样本,形成63份发言材料、调研考察报告,提出各类建议200多条,委托省统计局完成2949份有效书面问卷和6000份计算机、电话问卷调查。为献策地方金融体系建设,政协委员调研前后历时5个多月,各民主党派省委、相关界别、部分市县政协、省社科院、部分金融机构等提交调研报告33份,为我省进一步加快全省金融业发展的意见出台,提供了大量详实的第一手材料。
此外,省政协还围绕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推进皖江示范区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和“挑商选资”等重大问题,向省委、省政府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全省科学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心系民生 善言笃行情牵百姓冷暖
民生关乎百姓冷暖,也是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省政协十届四次全会上,立案的898件提案,涉及民生的近500件,占总量的一半以上;118篇大会发言,涉及民生的63篇。全年编发的255件《社情民意》中,反映民生问题的近四成。从高等教育到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从农民创业到乡镇文化站建设,从农村科普到全民健身……一年来,委员们围绕民生开展的调研主题近30个。
一枝一叶总关情,随着一件件提案的办理和落实,一个个困扰群众生产生活的难题有效化解。
为推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省政协会同黄山市政协积极参与全国政协组织的千岛湖水资源保护专题调研,相关建议引起全国政协重视。经中央领导批示,财政部、环保部已建立每年5亿元的专项资金,正式实施新安江水环境补偿试点工作。
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学前教育问题,省农工党、省民革及部分委员分别提出《关于我省学前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关于加快发展我省农村学前教育的建议》、《大力发展我省学前教育实行城乡教育公平》等10多件提案。省教育厅将办理工作与研究制订《安徽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着力破解城乡幼儿“入园难”、“入园贵”难题结合起来,通过启动实施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学前教育公益性、普惠性,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保障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注重发挥人才汇聚、联系广泛的优势,坚持以实际行动为民办实事,让更多老区群众直接受益。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新的目标,伴随着打造“三个强省”的时代强音和走出“六条新路”的铿锵步伐,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满怀豪情,将努力在建设美好安徽的伟大实践中谱写更加绚丽的新篇章。(记者 聂扬飞)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