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优先支撑强省大业

访问次数: 1105                        发布时间:2012-02-06

[字体: ]

学前教育启动三年行动计划,在21个县开展农村学前教育试点;职业教育制订出台皖江城市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全省国家级重点和省级示范中职学校达153所;高等教育建立并完善具有安徽特色的分类指导体系,普通高校达104所、在校生160万人……2011年,我省全面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亮点纷呈,惠民利民。
统筹城乡资源 强化基础教育
    “
与以前相比,现在环境好多了,有钢琴和智力开发玩具,管理也很细致,连墙角都用泡棉包裹,防止孩子擦伤! ”合肥市蜀山区南岗镇方祥生6岁的孙女,在镇上惠民新村幼儿园读大班,该园是蜀山区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后投入使用的首所公办幼儿园。作为我省去年实施的一项重要教育改革措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成为社会关注热点。该计划提出在未来三年大力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公办幼儿园,增加公益性和普惠性教育资源。 “这个计划一实施,就让我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方祥生高兴地说。
    
近年来,我省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进一步发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主要指标在全国中西部地区领先。仅去年一年,我省就在21个县开展农村学前教育试点,总投资达1.35亿元;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近60亿元,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现零障碍。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连续两年安排资金26.8亿元,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此外,各地继续扩张高中优质教育资源,目前全省已建成省级示范高中168所,示范高中70%以上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
    
按照计划,今年我省将继续统筹城乡资源,增加公办幼儿园656所,扩建现有公办幼儿园170所,投入3.3亿元在阜南等41个试点县(区)建设153个乡(镇)、村幼儿园;投入54.8亿元,全部免除740万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投入8亿元,为临泉等12个试点县约140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进城务工农民持有户籍证明、暂住证明和务工证明等,其随迁子女将享有与城市孩子同等就学待遇,并可在流入地参加中考后升入高中阶段学习。
助推转型发展 振兴职业教育
    
备受社会关注的合肥职教基地,经过4年多的建设,到去年底已有20所院校签约,9所院校入驻招生,一座全省规划面积最大、职教门类最全、配套建设最新的现代职教城正在崛起。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目前急需的实用型技能人才,为安徽转型发展、兴皖富民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合肥职教基地有关负责人表示。
    
放眼全省,我省职业教育已基本形成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相结合、中职和高职相衔接、基本涵盖各个行业和工种的体系。去年,我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喜讯频传,上报的14个中职教育基础能力项目,获中央投资1.41亿元;新组建安徽财贸职教集团、安徽旅游职教集团,省级职业教育集团总数增至14个。截至去年底,全省国家级重点和省级示范中职学校已升至153所,合格县(区)职教中心57所,重点实训基地218个;全年中职招生42.1万人,完成各类职业培训任务91.5万人次。
    “
加快骨干示范职业院校、公共实训基地、职教园区建设,培养更多重点领域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将是今后职业教育建设的主要任务。 ”省教育厅负责人透露,今年我省将紧密联系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建设汽车制造、机械设备、冶金等与承接产业转移重点相适应的专业教育群,力求形成一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并组建跨区域、跨行业的职业教育集团。在中等职业教育方面,计划投入5000万元,集中力量建设22所以上省级重点学校、102个以上重点专业和82个以上重点实训基地,让学生就业有本领、升学有途径、发展有基础。
调整专业结构 优化高等教育
    
理工科及应用型学科招生计划本科所占比重为56.5%,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高职(专科)为65.2%,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去年,我省高等教育在规模发展的同时,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对不同类型专业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各科类结构的招生比例,积极扩大理工农医及应用型学科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模。
    
近年来,我省高校围绕全省重大发展战略,积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大力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综合型和技能型人才,新增与经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点1598个,新增专业占目前招生专业总数的54%,高等教育结构逐步优化,创新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去年,安徽医科大学刘建军教授的皮肤病遗传学研究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实现我省省属高校教育部创新团队零的突破;全省高校共获得国家级科学基金项目776项、经费3.88亿元,是历史上获得项目数和资助经费数最多,受资助高校面最广的一年。
    
省教育厅负责人表示,今年我省将大力推进省级统筹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重点在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坚持分类管理、提高地方高等教育质量改革试点两项改革试点中取得新进展。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进一步完善三级质量工程体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调整优化高校专业结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同时,积极利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皖江示范区两大战略平台,服务自主创新和产业承接转型升级,推动产学研合作迈上新台阶。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