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是政协委员的神圣职责,兴皖富民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期盼。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期间,省政协委员围绕安徽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大课题,建务实之言、谋崛起良策。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自主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支撑科学发展的源动力,也是安徽近年来科学发展的一大特色。我省不断发挥自主创新的驱动作用,巩固扩大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成果,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刘荣玉委员在《强化政府创新导向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发言中建议,完善政府投入方式,创新机制体制,通过设立“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构建合理绩效评价体系和转化保障体系,进一步激发创新主体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省委书记张宝顺在批示中指出,有关建议很好,相关部门要积极吸纳。
农业物联网作为新兴技术,可有效提高农业生产各环节智能化,更合理使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高雪松委员在发言中建议,大力发展农业物联网,加速推进我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张宝顺在听取发言后欣然批示,要求有关部门积极吸收采纳有关建议,切实推动落实。
随着我省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政府面临的养老压力越来越大。徐培坤委员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建议由政府主导,加快培育、形成商业化养老市场,向老人提供居住、膳食、家务、医疗陪护、失能照顾、心理疏导等服务,以缓解社会养老给政府带来的财务重担。张宝顺在听取发言后当即批示:“应大力推进商业化、社区养老服务业,这既是社会保障体制的完善,又是发展现代服务业一大推进措施。 ”
学前教育被正式列入今年全省33项民生工程,令人鼓舞,但仍面临师资薄弱、配套不足等问题。李晓梅委员建议,政府承担起应有责任,科学制定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将之纳入全省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和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经费投入的长效保障机制。张宝顺在听取李晓梅委员发言后,作出明确批示:“希望省政府统筹规划,抓紧分步推进,使学前教育水平能有较大提高。 ”
合力共建生态强省
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生态强省的战略目标,如何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宜居宜业的美好安徽,成为委员们建言献策的热点。
“要建立结构调整生态优先导向机制,抢占产业制高点。 ”赵韩委员就建设生态强省提出,“经济结构调整是我省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重要任务,而调整结构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护生态。如果不建立生态优先的调整导向机制,调整的过程就会长、效果也比较差。因此,要按照‘产业主导、生态优先’原则,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市化格局。 ”
代省长李斌对此高度重视,批示“要把生态强省建设进一步抓紧抓实。”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詹夏来批示:认真吸纳有关意见和建议,借鉴浙江等省的好做法好经验,更好地推进生态强省建设。
李斌还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等发言作出了批示。
聚力建设美好安徽
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政协委员的热门话题。苏静委员就此建议,加快建立综合治理源头控制体系、生态补偿机制、用地保障机制、资源补偿机制、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确保失地农民生活安定。
省政协主席王明方当即批示:“吸纳发言的有关意见,谋划好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出关于淮北、淮南采煤沉陷区治理问题的提案。 ”
推进农村妇女参选参政,既是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基层民主自治的迫切需要。针对换届后村“两委”中女性成员增多,特别是新当选女性大幅增加的实际,邢江霞委员建议,通过加强培训,提升农村妇女参选参政水平。省委副书记孙金龙作出批示:很有必要,可在系统规划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逐年去做,争取更大成效。
安徽作为内陆水产大省,拥有丰富淡水水域资源,朱湖根委员建议大力实施水产业提升工程,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省委常委、副省长余欣荣作出批示:针对性、操作性均强,要从多方面予以推进,提高我省水产业发展水平,为农民增收作出新贡献。
省领导余欣荣、詹夏来、谢广祥、花建慧等还就促进开发区转型升级等发言分别作出批示。
责任、智慧、期望,省领导与委员们共谋科学发展良策,凝聚成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强劲动力。(记者 聂扬飞)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