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届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座谈会在肥召开

访问次数: 976                        发布时间:2012-07-19

[字体: ]

试点城市还将继续接受科技部测评

 

中安在线讯 7月17日上午,全国首届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座谈会在肥召开。来自合肥、上海、南京、广州等城市的分管市长及科技部门负责人在会上交流了各自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上的经验与做法,共谋城市未来的创新发展之路。

科技部将对试点城市开展监测评价

  科技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王志刚在会上说,虽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在深入落实创新发展战略,突出科技和产业发展特色,完善体制机制和特色环境,发挥出辐射带动作用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成为创新型试点城市后,各市还须通过一套严格的考核和评价体系。科技部将对试点城市开展监测评价,逐步扩大监测评价范围,不断完善监测评价指标和相关工作,为城市创新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咨询意见。据介绍,这套考核系统,包括创新投入、企业创新、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惠民、创新环境6个一级指标和25个具体监测指标。

合肥聚力打造企业创新主体

  合肥自2004年成为国家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以来,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在全国率先培育创新型企业,以创新型企业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到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抓手,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积极探索科技体制改革,近期先后成为国家企业股权与分红激励试点、首批科技金融结合试点、首批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

  合肥市市长张庆军在会上介绍,近年来合肥为加速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搭建了一大批企业创新平台,以联合共建、合作开发等方式推动产学研实体建设,引导高校“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使科研主阵地紧密结合经济主战场,企业专利授权比重由55%提高到80%。同时,合肥着力推进科技金融结合,依托高新区开展“新三板”企业股改,建设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推进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全市上市企业中高企占73%。在完善高企培育链条方面,合肥市强化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等建设,形成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

宁波每年千万资金奖励科技创新人才

  宁波市政府副秘书长陈炳荣在会上介绍,宁波坚持以高素质人才引领创新型城市建设,着力打造“宁波科技人才周”、“中国科技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品牌,广聚海内外高端人才智力,博纳高科技创新成果。

  “近年来,宁波深入实施‘3315’计划,每年投入数亿元专项资金,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实施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对企业引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在购房安家、家属安置、子女就学、科研资助等予以优惠支持,并鼓励企业以兼职、顾问、合作等方式柔性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同时,宁波还通过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生创业基地,提供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方式对大学生自主创业予以扶持。”陈炳荣说,宁波每年安排1000万元科学技术奖励资金,对该市在科技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上海确立有杨浦特色的创新创业模式

  杨浦区是上海市中心城区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老工业转型区。2010年初成为国家首批试点城区后,杨浦把国家战略与杨浦区转型发展结合起来,确立了“三区联动、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杨浦区副区长唐海东介绍,近年来,杨浦把创新与创业结合起来,确立了有杨浦特色的创新创业模式。该区探索并普遍推广了以联络员+创业园+创业导师为引导,集合专业服务+公共服务+融资服务为平台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科技成果孵化体系,引入李开复创新工场团队和田朔宁宽带资本,以及大学生基金、风险投资、小额贷款公司等服务手段,使创业带动就业达到17.6。大学生创业数占全市总数1/2,这类创业企业有近3900家。

  此外,通过打造创新创业载体和平台,该区先后建起了8家大学科技园区和8家专业园区,面积150万平方米,集合了大学生创业、科技企业培育、技术转移、各类风险投资和专项基金等公共服务平台项目。

南京每年亿元基金助推科技创业

  通过金融资本要素和科技创业创新的互动,南京现已形成“创有所扶、长有所促、成有所励”的具有南京特色的科技创业投融资机制。

  南京市副市长罗群介绍,该市每年设立不少于1亿元的科技创业种子(天使)投资基金,并将市科技创业投资基金扩大到不少于10亿,各区县和开发区也相应配套设立,通过无偿资助、偿还资助、直接股权投资、引导性投资等方式,专项用于扶持各类孵化器内的在孵企业和引导设立投资于初创期科技创业企业的创业投资基金。

广州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上新台阶

  近年来,广州注重从国际科技视野中定位统筹谋划,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取得新突破。

  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危伟汉说,广州已先后建立了广州民营科技园国际(对俄)科技合作产业园、广州—独联体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1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23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组建了中乌巴顿焊接研究院、伯明翰大学广州中心等国际科技合作平台,成立了中国广州市政府-乌克兰国家科学院科技合作联合委员会和广州-伯明翰大学合作指导委员会,协调推进双方科技合作。

  此外,广州规划建设面积约73平方公里的广州国际创新城,并打造为国际科教合作示范基地、国际高层次人才特区和国际创业特区、国际高新科技研发基地、国际科技孵化基地。

西安军民科技互动促进体制创新

  近年来,军民科技互动促进体制创新已成为西安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西安市副市长李婧介绍,西安通过共建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加强军民技术互通和产业配套,支持和引导军工行业组建民用产业集团,创新军工资源扩散的市场体制,积极寻求军工产业推动地方经济社会进步的突破口,并尝试以民用产业发展促进军工产业提升的新路径。

  此外,西安充分利用“央企进陕”活动,促进军工类央企与地方对接,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军工民品产业集团联合重组、科技成果转化等。在飞机零部件、卫星导航、通信和导航设备、核电设备等领域,该市鼓励军工技术向民用产业转移,鼓励民用公司参与军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协调解决非军企业准入问题,扩大非军企业先进技术产品和零部件采购。

嘉兴搭建创新平台促发展

  近年来,嘉兴市始终把科技平台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整合嘉兴科技城、浙江(嘉兴)科技孵化城、嘉兴高新区、嘉兴国际商务区建设嘉兴创业创新大平台,形成一条由东向西横贯市本级的科技创新创业带。

  嘉兴市副市长柴永强介绍,该市的“二城二区”按照创新要素集聚、资源共享、特色明显、功能分区、错位发展的原则集中规划、合理布局,突出嘉兴科技城、浙江(嘉兴)科技孵化城创新主平台地位,形成“研发核心区+科技创业园+高技术产业体”结合的发展模式。

  目前嘉兴科技城已初步形成“双核六园”、浙江(嘉兴)科技孵化城已初步形成了“一心八园”的发展格局。同时,结合该市区域经济块状分布的特点,加快各类区域行业创新平台建设,现已建成了包括皮革、毛衫、经编、标准件、电子通讯等一大批具有公益性、区域性、专业性和开放性的公共科技创新平台。(记者 汪乔)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