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平实施“顶天立地”工程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访问次数: 2172                        发布时间:2012-09-18

[字体: ]

近年来,山东省东平县依托丰富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按照“水浒之旅水韵东平”的主题定位,以打造文化强县为目标,实施“顶天立地”工程:“顶天”,是指文化产业培育工程,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扶持文化企业,使之成为拉动县域经济的引擎;“立地”,是指群众文化权益保障工程,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保证群众享有基本的文化权益,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主要做法是:

  一是加快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转变,以文化项目带动文化产业的勃兴。把项目建设作为文化产业的突破口,倾力打造水浒文化产业园、运河文化产业园、白佛山文化产业园,并以此为框架,加快项目填充,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今年以来,开工建设投资规模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文化项目8个,投资额度20多亿元。策划包装文化产业项目,通过文博会、旅洽会等宣传推介平台,实施招商引资。同时,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每年安排400万元支持重点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形成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融共进的局面。着力谋划产业转型升级,推出了以水浒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觅踪游和以山、水、湿地为依托的休闲度假游,深受游客青睐。2011年,该县接待游客3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7亿元。

  二是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挖掘水工文化,建成戴村坝博物馆;整理东平文物,建成东平博物馆;挖掘名人文化,建成罗贯中纪念馆、万里旧居等,休闲文化广场更是星罗棋布;在农村,建成村级广场280多个,“农家书屋”建成420多家。目前,已形成了城市“十分钟文化服务圈”和村居“十里文化圈”,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现轮廓。2011年全县各类文化事业投入达到2.2亿元。“群众点戏、政府买单”已成为东平实施政府采购、送文化下乡的一个比喻。每年在农村放映1000场公益电影的同时,彩排一批高质量的文艺节目,以政府采购形式“送文艺进百村”,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以建设‘幸福魅力新东平’为目标,通过政策扶持、健全队伍、完善阵地、打造品牌等多项措施,让公共文化的阳光普照城乡。

 

    信息来源:中国机构编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