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编办创新事业编制管理

访问次数: 6642                        发布时间:2013-02-17

[字体: ]

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编办遵循编制总量控制的原则,对如何优化事业单位编制结构,推行事业单位编制精细化管理,提高编制行政资源效益进行了探索。在广泛调查研究和充分沟通协调的基础上,结合区情,我们选择硚口区教育局所属学校开展了分类核定编制,对中小学人员编制推行精细化管理的试点。

  一是将全区62所中小学的总编制根据岗位的区别划分为三类编制类别,即:专业技术人员编制、管理人员编制和工勤人员编制。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主要是从事专业化教学和教学辅助工作的人员编制,其核定方法是根据政策规定,按师生配比比例进行核定,按相关学科的有关规定,核定教学辅助人员编制;管理岗位人员编制主要是指从事教学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编制,其核定方法是根据政策规定,按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规定比例进行核定;工勤人员编制主要是指从事教学服务保障工作的人员编制,其核定方法是根据政策规定,在规定的最高比例下从严进行核定。

  二是在管理上我们采取纵横相联的方法对中小学事业编制逐步实行规范管理。即三类编制自身管理。对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根据生源变化情况和教学改革创新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对管理人员编制根据每所学校的具体情况从紧核定,只减不增;对工勤人员编制逐步按以钱养事的办法实行社会化用工。即三类编制的联系和相互间管理。原则上各类编制也实行总量控制,除政策原因和改革需要,基本不变。主要是规范相互间转换编制:严格控制专业技术编制人员向管理人员编制转换,以保持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鼓励和支持有教师资格的管理人员向专业技术人员编制转换,及其他管理人员向工勤人员编制转换,精简行政管理人员编制,堵住工勤人员编制向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编制转换,逐步取消工勤人员编制。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检验,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方式收到了较好效果。一是编制管理更具针对性。新的管理模式克服了过去一锅煮的现象,使我们的管理对象、底数、目标更加清晰,更贴近中小学的实际情况;二是有效控制了财政供养人员的彭胀。新的管理模式克服了过去专任教师流失较多,一方面人员整体过多,另一方面师资力量不足的现象,扭转了专任教师无秩转岗,每年大规模招聘教师但仍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势头,据初步统计,近二年我区教师的总量同比下降了30%。三是保障了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新的管理模式克服了因教师队伍力量不足而产生的负面效应,使一线教学人员得以稳定,提升了教育教学的质量。

  下一步,我区将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其他事业单位特点,拟在区属各事业单位逐步推行分类核编,实现精细化的管理制度,不断规范事业单位管理,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功能,激发事业单位活力。(刘建青)

 

    信息来源:中央机构编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