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讯
自2010年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皖江示范区战略平台,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战略步骤推动示范区建设。三年来,示范区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5%,财政收入1919.9亿元。 “主引擎”作用凸显,三年来示范区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0%,为安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产业承接规模不断扩大,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等制造业项目约占示范区承接总规模的60%。示范区各市围绕首位产业,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和家电、汽车装备制造增加值年均增长40%以上。建有19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其中国家级6个,占全省一半以上。同时,示范区工业集中、人口集聚、产城融合、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日益显现。“一轴双核两翼”产业空间布局全面展开。三年来,示范区始终坚持走绿色承接、集约承接之路,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为了科学承接、绿色承接、创新承接,实现“五年大发展”目标任务,未来皖江示范区将围绕六大主导产业展开。加快建设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级产业基地和省级主导产业核心基地,加快培育一批专业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务体系完备的产业集群。围绕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自主创新和政策扶持,推进产业融合与转型升级,推动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向传统产业渗透融合,引导汽车、家电、装备制造业向研发、设计、品牌等高端环节延伸融合。继续推进江北、江南集中区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合作共建园区,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推动区域联动发展,推进示范区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打造宜业皖江。建设高效低耗的生态经济体系、山川秀美的自然生态体系、安全稳定的环境保障体系,构建生态皖江。(记者:杨玥玥)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