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皖江”这个“示范生”提交了一份“期中考”的漂亮成绩单,皖江示范区有何经验?创新发展、推进园区建设、集约发展、绿色发展、联动发展,五条“皖江经验”供参考。
三年来23家企业上市
【关键词:创新】
“怎么承接,方式方法需要创新。示范区各地明确主导产业,实现错位发展。 ”如合肥市围绕京东方项目,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十余家,形成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新型平板显示产业链。三年来,示范区科研经费占GDP比重由1.32%提高到1.79%;拥有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1299家和175家,占全省80.3%和67.8%;发明专利5223件,年均增长67.2%。全省三年新上市23家公司,全部位于示范区。
9家开发区升格国家级
【关键词:园区建设】
“提升园区建设,扩展产业承接空间”是第二条“皖江经验”。据介绍,池州、铜陵、安庆、滁州、六安、宁国经开区和芜湖、马鞍山慈湖高新区等9家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
落后产能淘汰1500万吨
【关键词:集约】
目前,示范区共有各类开发区95家,建成区面积1010平方公里。三年累计建设省级以上重点节能工程60多个。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6%;淘汰钢铁、水泥、小煤矿等落后产能1500万吨以上;冶金、化工、建材等六大高耗能产业增加值比重由41.6%下降至30.5%。
对300多个高污染项目说不
【关键词:绿色】
“严把项目环保准入关,从源头执行环评分类管理和审批,杜绝高能耗、高污染、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落户示范区。 ”为此,示范区三年里共拒绝污染严重、风险高的化工项目300多个。新建循环经济示范单位120多家。
央企民企总投资1.6万亿
【关键词:联动】
省部联动,与工信部、国土部、环保部、国开行等20多家中央部委和单位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参与长三角12个重大合作专题,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目前,落户示范区的央企签约项目累计630个,总投资1.3万亿元。与全国知名民企签约项目195个,总投资3000亿元以上。与珠三角进行合作,三年来示范区皖粤合作项目991个,投资总额2974亿元。(马飞、张永)
信息来源:安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