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早15个城市,扩容到现在30个城市,长三角协调会“长大”了,城市的个性也越来越丰富。在普遍的共性合作之外,个性相似的城市也将以“小圈子”的形式展开合作。昨天,长三角协调会办公室主任姚新表示,协调会已经达成共识,要孕育有“个性”的次都市圈。
昨天,长三角市长联席会议召开新闻发布会,姚新在发布会上说,22座城市的代表各抒己见,达成了三大共识,“首先就是要坚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继续推进城市间的合作。”
第二个共识,则是要进行功能建设,完善机制体制,“在满足共性合作的同时,也要推动个性化、小范围的合作,解决几个城市共有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城市之间的发展程度、经济状况、社会管理都存在着一些差距,如果合作非要建立在所有城市共性的基础上,那么合作的机会就会相对减少。因此,在前一天举行的市长内部会议上,杭州、宁波等市就提出,在坚持共性发展的基础上,也要开展一些“小范围”、“小圈子”的合作,解决几个城市的“个性问题”,这项建议得到了与会者的认同。我们要共性与个性“兼顾,可以推进一些次都市圈的合作,合肥经济圈、南京经济圈都是很好的例子。”姚新表示。
至于第三个共识,那就是“合作不能仅仅局限在经济上,还要进行交通、医疗、社保、环保等多方面的合作。比如这次提到的创新,融合。”姚新说,只有深化合作,才能提高长三角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新安晚报记者)
信息来源:新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