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博望区四季文化志愿辅导站,派出业务骨干,提供专业辅导,提升基层文艺爱好者素养——
“面对面”指导涵养文化生态
“大伙现在跳的广场舞基本上是大众舞、健身舞,要跳出花样、跳出风格,就要融入地域元素、民族元素。”台上,马鞍山四季剧院艺术总监张建华正在讲解广场舞的类型和编排要领;台下,60岁的周萍不时在小本子上勾画着。
课间休息,记者和周萍聊了起来。她是博望区丹阳镇老年大学学生,退休后爱上了广场舞。 “跳广场舞,锻炼了身体,还能登台表演。 ”周大妈打开了话匣子,“老跳一种舞,太单调。特别是要想参加比赛,就得编排出新动作。像我们这种自娱自乐的,又没有老师教,咋办啊,就到网上学。去年,区里搞比赛,我让小孩在网上找了个《我们的钓鱼岛》视频,先照葫芦画瓢学一遍,几位老姐妹再开个‘神仙会’,你一言我一语的,出主意、编动作,最后还获了二等奖哩! ”
见到张建华走了过来,周大妈忙拿出小本,向张建华请教了起来。 “现在有了这个文化志愿辅导站,定期上课,有专业的老师教我们编舞排舞,老姐妹们再也不用到网上去学啦。 ”周大妈高兴地说。
“春风送暖到襄阳,西窗独自倍凄凉……”一段婉转的黄梅戏飘进记者的耳朵。几米外,黄梅戏票友胡家美在马鞍山四季剧院院长姜青的指导下唱了起来。“戏曲讲究字正腔圆,刚才你唱了字头没唱字尾,自然就少了一些韵味。 ”听到姜青的指点,胡家美连连点头称是。胡家美是博望区博望镇“郁金香”戏曲表演队的一员,她告诉记者,几位姐妹对黄梅戏很痴迷,总想着请一些老师指导指导。市里的黄梅戏名角姜青下午过来了,姐妹们赶忙“逮住”他请教一番。
“把基层的群众文化搞得更红火,仅仅靠文化馆、文化站的几个在编人员远远不够,我们创办文化志愿辅导站,就是想培养一批有时间、有热情、有技能、有文化情结的文化志愿者,通过他们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 ”博望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许泓介绍说,此次我们和马鞍山市四季剧院合作办文化辅导站,是想探索一种“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的政府采购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模式。一方面,剧院每年下基层演出24场,包括黄梅戏、歌舞、儿童剧等;另一方面,剧院根据群众的需求,派出业务骨干,提供专业的文化技能辅导,每个月5堂课、每堂课90分钟。
【链接】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