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宣州区均衡配置教师资源 促进宣州教育公平

访问次数: 1880                        发布时间:2013-05-25

[字体: ]

为进一步推进全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城乡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拉近城乡之间师资力量差距,整体提升全区中小学教育质量与水平,在经过外出学习、调查摸底、座谈讨论、综合分析等多方面多层次论证的基础上,近日,宣州区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强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工作的意见》,为全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是重新核定全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把编制用在刀刃上。严格根据2009年省定核编标准,按照“总量控制、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的原则,在2009年核定的全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限额内,以20129月份在校学生数为基数,兼顾学科结构、区域分布、农村教学点等因素,对全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进行了重新分类核定。重新核定后,部分师生比严重失衡的学校核减了编制,部分偏远乡镇农村学校和城区中小学校适当增加了编制,从而保证了在编制资源上的合理配置。

二是清理清退在编不在岗教职工,将“吃空饷者”清理出队伍。由区教体局牵头,联合区人社局、编办、财政局、监察局对长期占用学校编制的各类在编不在岗人员逐校逐人进行清理,认真核实,对因进修、病假、事假等原因长期离岗的人员,针对不同情况,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腾出宝贵的编制资源用于急需、紧缺型学科教师的补充。

三是完善教师交流补充机制,让教师队伍有序流动起来。在调查摸底掌握的全区中小学校教师师资配备的基础上,对超编学校实行教职工总量只减不增政策,建立超编学校富余学科教师竞争上岗和末位转岗、交流机制,鼓励和引导教师向缺编学校和边远学校流动;继续开展城区学校优秀教师到农村边远学校支教,每所城区学校和城市周边农村学校每年均要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农村边远学校支教;积极推行校长任期制,实现全区范围内校长合理交流;严禁学校之间擅自交流或借用教师。同时,按照“编制空缺、学科需求、从严控制”的原则,面向社会开展公开招聘教师,新招聘教师一律安排到农村边远学校任教,服务期不少于5年,在源头上保证农村边远学校“新鲜血液”的不断输入。

四是建立农村边远学校激励关怀“六项”机制,真心关爱边远学校教师队伍。区财政加大对教育投入力度,建立边远学校补贴、支教补贴、职称聘任倾斜、周转宿舍建设、学习培训、评先推优倾斜六项机制,用“真金白银”来保证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有效激发农村边远学校教师队伍活力,稳定了农村边远学校教师队伍,让农村边远学校教师安心于农村义务教育工作,让更多的农村学生在“家门口”享受到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及良好的教育环境。(叶世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