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

访问次数: 1233                        发布时间:2013-06-28

[字体: ]

昨日,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发布材料指出,目前我省处于城镇化拉动消费增长黄金期。由于重储蓄、轻消费的观念,2000年到2011年的11年间我省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面对新机遇,政府应该从制度上下功夫,让城镇化效应最大发挥。

  过去十多年,安徽城镇化处于加速过程中,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28%上升到2012年的46.5%,与全国城镇化率的平均水平的差距也从8.2个百分点缩小到6.1个百分点。

  城镇化进程加快,但居民消费率却持续走低。2000~2011年间,我省城镇化率提高16.8个百分点,但同期居民消费率却由37.1%下降到3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另一个特点是,本应受城镇化拉动效应最为明显的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并未受到明显正向刺激,尤其是文教用品及服务类消费,近年来城乡居民消费占比均有下降势头。

  分析指出,我省城镇化未能有效拉动消费可能与居民长期以来重储蓄、轻消费的观念和习惯有关。

  2012年我省城镇化率已超过45%,进入城镇化拉动消费效应最大发挥的45%~60%区间,有望迎来消费大促进的黄金期。如何发挥城镇化对消费拉动作用?分析材料也给出详解。

一方面,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将农民工市民化,同时,多方着力促进居民增收。另一方面要完善城乡消费市场,大力改革和发展服务消费。(刘爱华 郑茹)

 

相关信息:

挖掘中产和民工消费潜力

 

今年以来,我省消费增速趋缓,服务业发展动力不足。为提振服务业,昨日省经济信息中心开出良方

  受内外部环境变化影响,全国多数省市消费出现放缓迹象。横向比较看,我省消费增速相对较快,在中部乃至全国都位居前列。但从纵向比较,消费增速同比明显放缓。

  随着家电节能补贴等政策取消,市场需求萎缩。抢跑消费政策断档期成为必然,企业要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逐步消除企业对补贴政策的依赖,并依据市场需求研发形式多样的新产品。

  从消费人群来看,应挖掘农民工和中产阶级消费潜力。在美国,总人口的80%左右为中产阶级,其消费增长支撑了美国经济发展。我国中产阶级占比约25%,到2020年将超40%。中产阶级将起到消费示范和带动效应。

  材料指出,“90农民工收入用于消费的比重已超50%,明显高于“80“70。农民工消费主要集中于快餐、服装和电子产品等大众消费品。在收入阶梯不断攀升背景下,农民工消费将更前卫、时尚,也将更追逐于品牌消费。

  作为劳动力输入大省,我省农民工回乡创业和就业趋势明显。同时,在承接产业转移趋势依然较强的背景下,我省的人才集聚能力不断增强,尤其是产业工人。因此,农民工消费潜力巨大。(安徽商报李红梅 郑茹)

 

    信息来源:安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