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合肥日报报道,从未去刻意追求荣誉,但鲜花和掌声总是不期而至。
10万公众票选“中国最幸福城市”,合肥在140座城市中排名榜首;
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和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发布“中国幸福城市排名”,合肥位列第一;
幸福城市市长论坛,合肥跻身“2012省会城市幸福感”排名第三;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和首都经贸大学首个《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报告》,在35个被调查城市中,合肥生活质量满意度位居第五……
发展为先,民生为本!不管是民意,还是学术研究机构,都在苛刻眼光的审视下,对合肥给出了中立客观的好评。在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同时,合肥紧紧围绕保民生惠民利,做大做强民生蛋糕,实现了民生保障与经济发展相互支撑、同步跨越的共赢局面。
“民生财政”实至名归
在前进道路上,更多谋民生之利,更多解民生之忧,数年来持续发力的民生工程,是重要“抓手”之一。
2007年,合肥正式启动实施民生工程,市委市政府围绕“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劳有所得、病有所医、学有所教”的总体奋斗目标,连续6年以“政府1号文件”部署指导全市民生工作。
民生工程需“民生财政”支撑。2013年,全市实施47项民生工程,其中省定33项,市级14项。为完成33项省定民生工程,各级财政应到位资金71.62亿元,截至7月底,已累计投入资金63.85亿元,资金到位率89.15%;为完成14项市级民生工程,各级财政应到位资金3.17亿元,截至7月底,已累计投入资金2.83亿元,资金到位率89.27%。
还有更厚重的“民生账本”:7年来,合肥累计投入资金292.97亿元,在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就业培训、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领域,大手笔实施77项民生工程,700多万人民群众因之受惠,人均受益近1066元,年均增幅超过59.1%。
夯实“幸福合肥”之基
千事万事,民生是头等大事!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存荣曾说:“政府一定要强化责任意识、民本意识和服务意识,要不遗余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真正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看到问题及时解决,才能赢得民心,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行政区划调整后,站上新起点的合肥把“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最终目标指向“幸福合肥”,把百姓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作为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使“以干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持续的实施,民生工程已成建设“幸福合肥”的重要品牌,获各方赞誉。
决心前所未有,力度前所未有,成就也前所未有。在合肥,“老有所养”迈向更高层级:敬老院在实现“吃有粮、穿有衣、住有房”传统功能的基础上,向多功能福利型敬老院转变;“住有所居”内涵更为丰富:廉租房、公租房建设,老旧小区环境整治,农村危旧房改造等全面推进;“劳有所得”跨上“收入倍增”阶段:固就业之本,扩收入之源,实现工资性收入快速稳定增长;“病有所医”伴随更深刻的改革,“看病难、看病贵”得到有效缓解。
“民生工程改善了我们老百姓的生活,解决了很多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位合肥市民说出了群众的心声。
以群众需求为第一推动力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发展最终也要依靠人民。
去年底,市长张庆军在市政府第十四次全体会议上要求实施“33+X”项民生工程,这“X”究竟选什么,要广泛征求老百姓的意见。由此,2013年度合肥民生工程在实施33项省定项目以外,其余14项市级项目的实施内容大部分来自民意,同时此举也确立了合肥民生工程实施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新举措。
“入户调查、现场答疑、新闻发布、群众听证等活动持续开展,群众代表共同参与工程验收、资金审计、项目管护等工作。”市财政局副局长黄永强介绍,合肥已把群众民主参与贯穿民生工程实施的全过程。
哪些需求最迫切、利益最直接,老百姓心里装着一本“明白账”。民生工程是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工程,政府是实施主体,“项目库”却是民意需求,来自于民心所向。在保证民生工程项目源自民意的同时,合肥还把民生工程实施效果的“考评权”交给群众,在全市建立以群众满意为首要标准的考核工作机制。全省民意调查显示,合肥民生工程群众满意度、知晓度双双超过93%,位居全省前列。(赵登岩)
编 后
所有的“腾飞”,都要指向一个“落脚点”。眷顾万家忧乐的民生举措,就是合肥经济腾飞的最终落脚点。随着该文见报,本组“在新跨越、进十强的发展征程上”专栏稿件刊发完毕。
最近一次市政府常务会传来喜讯:上半年合肥多项经济指标“进十强”。市委外宣办陆续召开两场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发改委、科技局、经信委、商务局、金融办、财政局等六大市直单位部门,先后对上半年合肥市经济“成绩单”中的亮点指标进行权威解读和发布。
在此基础上所做的连续报道,扩大了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做法、新成就、新经验的知晓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凝聚共识、鼓舞士气、提升斗志,继续在全市上下营造争先进位的良好舆论氛围,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赢得普遍好评。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2012年2月,在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存荣发出“科学发展新跨越,主要指标进十强”的总动员令。今年上半年,面对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合肥创新举措、主动作为,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平稳快速发展,多项经济指标逆市飘红,迈入全国省会城市“十强”行列。
功丰而不傲,步阔而不止。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勤劳智慧的合肥人民仍将秉承“开明开放、求是创新”的城市精神,不断开拓进取,在未来的发展征程上实现更大跨越,铸就更高辉煌。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