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出台“1+4”社会服务政策

访问次数: 895                        发布时间:2013-10-15

[字体: ]

中安在线讯 为响应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的号召,合肥市正式出台社会服务“1+4”政策,这在全省尚属首次。记者从1014合肥市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到2017年,合肥市将初步建成人民群众基本满意的社会服务体系,社会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社会服务工作在中部省会中处于领先地位。

  普及15年基础教育打造十五分钟生活圈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会服务工作的意见》,为全面提高教育普及程度,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合肥市将在全省率先普及15年基础教育,并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此外,便民性社会服务将得到拓展,便民十五分钟生活圈将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全搞定,重点开展居民代办、家政服务、信息咨询、物流配送和再生资源回收等服务。

  建设社会服务人才队伍 鼓励高校毕业生加入

  何为社会服务人才?记者了解到,社会服务人才指从事社会服务工作,为社会成员提供公益、福利、便民性服务的各类人才。

  根据《合肥市社会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办法(试行)》,合肥市将支持在肥普通高校(不含高职类院校)设置社会工作专业。经市政府同意,对受委托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普通高校,按专科、本科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30万元和50万元,用于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在本办法实施前,已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鼓励支持其申报社会服务工作人才培训基地。

  该办法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从事社会服务工作,将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一社区一大学生计划、大学生公益岗位、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拓宽延伸到社会服务工作一线。对当年毕业的高校毕业生,在合肥从事社会服务工作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每人一次性给予一定补助。设立合肥市社会服务人才奖合肥市社会服务人才工作奖,每两年开展一次,对优秀个人和优秀单位进行表彰。

  全市统一服务号码 重点服务老人、残疾人

  根据《合肥市社会服务平台认定与补助办法(试行)》,合肥市将设立社会服务平台,并依托全市统一设置的服务号码,建成覆盖辖区的呼叫服务系统,初步提供以老年人、残疾人为重点的呼叫服务及其它社会服务。

  此外,该办法鼓励支持农村社会服务平台建设与认定。县()、乡镇、村通过新建、改扩建、租赁等方式,申请设立的社会服务平台,认定合格后补助标准上浮50%,上浮部分由市、县(市、区)1:1配套。

  将建各级社会组织孵化园

  根据《合肥市加快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暂行办法》,合肥将建立各级社会组织孵化园。园区将为入驻的社会组织提供免费的办公场所、办公设备、水电、物业管理及能力建设培训,孵化期2年。同时,鼓励街道、居委会建立社会组织孵化机构,给予房租、水电等补贴。

  合肥市还将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作为推动社会组织和社会服务发展的公益平台。基金会通过建设社会组织孵化园,开展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培训、组织公益创投等形式,培育扶持社会组织。(记者 汪乔 实习生 郑华 袁晓燕)

  新闻链接

  社会服务“1+4”政策

  合肥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合肥市十二五期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确定以“1+4”的形式出台社会服务相关政策,即《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会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合肥市加快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暂行办法》、《合肥市社会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暂行办法》、《合肥市社会服务平台认定与补助暂行办法》、《合肥市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暂行办法》。

  按照总体目标,到2017年,合肥将初步构建群众基本满意的社会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均衡发展,服务水平领先中部省会城市;社会服务人才占全市人才总量的15%以上,全市依法登记和备案管理的社会组织年均增长不低于10%。到2020年,全面建成群众普遍满意的社会服务体系,社会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社会建设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