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服务“海门创新”: 建设工程联合竣工验收——行政服务“海门模式”系列报道(二)

访问次数: 1424                        发布时间:2013-10-30

[字体: ]

2006年,海门市行政服务中心建立建设工程联合竣工验收管理机制,解决了工程建设领域验收环节割裂、手续繁杂、期限长、效率低和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等问题。

多年来,中心联合竣工验收项目700余个,平均办理时间为7天,创造了效能提升9倍,阳光透明零违纪的全国记录。20125月,建设工程联合竣工验收管理机制被授予江苏省首届发展改革成果创新奖。

海门联合竣工验收管理机制主要包括:

一、 行政审批由串联和并联转变。

海门市突破单部门、分时段的串联验收模式,构建多部门、一次性的并联验收机制:

1. 验收范围“全覆盖”。

将工业、公建、商住等建设工程项目全部纳入联合竣工验收范围,将各职能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予以明确分类;

2. 验收受理“一归口”。

打破逐一申请、自行受理的传统做法,由行政服务中心统一扎口受理验收申请,并牵头发改、国土、住建、环保、供电、消防等12个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全程的竣工验收和综合协调服务。

3. 验收“一次性”。

政府授权行政服务中心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到工程现场一次性集中验收,当场形成联合集中验收意见,验收小组成员当场在《建设工程联合验收意见书》上签字确认并出具相关认可文书。初次验收不合格,相关部门当场出具限期整改意见等书面通知。建设单位整改到位后,行政服务中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集中复验。

二、 行政审批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海门市行政服务中心主动提供上门服务,改变了过去政府部门坐等企业上门的做法:

1.压缩申报环节。

在不降低验收标准的前提下,取消不必要的申报材料和审批环节,简化验收流程、压缩办理时限。

2.提前预审。

在建设单位递交验收申请后五个工作日内,联合验收工作组织召开预审会,按照各自职责提出预审意见。

3. 灵活施策。

现场验收中,除事关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外,对一些手续暂不齐全,但不违反重大规定的事项,可在建设单位和属地政府做出承诺后,先行予以验收通过,再督促整改到位。

三、行政审批由模糊向透明转变。

海门市行政服务中心确保验收标准、过程和结果的公开、公正、公平,真正做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1.手续一次告知。

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验收所需材料,内容具体明确,不含弹性要求。对申报材料不全或内容不符合要求的,一次性告知并协助完善资料,直至符合验收要求。

2.流程一表规范。

将原先分散在12个职能部门的12张验收表整合为一张《建设工程联合验收意见书》

3. 验收监督三位一体。

联合竣工验收让海门市效能办、行政服务中心、各职能部门形成互相配合、互相监督的三位一体全过程、全方位监督机制。多年来,中心先后组织各类联合竣工验收项目700多个,平均办理时间为7天,最快办理时间仅为1天,共为400多家申报单位协调解决各类难题1000多个,未发生传统的吃、拿、卡、要,人为设置障碍的违规违纪事件。

佳侣实业海门项目唐志勇等南通市多家企业负责人表示,海门市建设工程联合竣工验收机制减少了繁琐环节,很多单位一起发现问题,企业就能集中解决问题,然后一次性验收通过,最大的受益者是企业。(江苏海门市编办(来源于《改革内参》、《海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