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看,食品安全形势平稳向好。但制约食品安全的一些突出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食品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
“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就是下一步工作重点。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障百姓餐桌安全……”
……
去年8月,省人大常委会组成4个调研组,分赴全省部分市县区就食品安全工作开展专题调研。随后当年10月份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36次会 议,在听取和审议省政府相关工作情况汇报的基础上,进行了专题询问,并在
一年多来,全省各级人大常委会、政府及有关部门上下联动,共同努力推进《决议》的贯彻实施,加强和改进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调研报告显示,食品安全基础仍然薄弱,制约食品安全的一些突出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食品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省级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已经基本理顺,但在市县区以及基层,监管体制改革尚未启动,监管职责依然不清。 ”审议中,高开焰、戴敏等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认为,多年来的分段监管体制容易产生“人人都管事、事事无人管”的局面,各监管部门特别是在基层,缺乏有效的资 源整合与共享。应当进一步加快基层体制改革步伐,明晰监管责任,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无缝对接、全面覆盖”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省“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专项行动共立刑事案件376起,破案327起,捣毁食品犯罪“黑作坊、黑工厂、黑市场、黑窝点”264个,有力震慑了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分子。审议中,吴秀兰、陈波等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认为,食品安全要防患于未然,在组织专项行动、专项检查的基础上,应当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建立更加严格的风险防控体系。
“为什么制售有毒有害的‘黑工厂’、‘黑作坊’和‘黑窝点’屡禁不止?为什么地沟油、毒豆芽时有曝光? ”从事食品加工工作的省人大代表林松认为,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造成了“守法成本比违法成本高”的状况。推进相关地方法规尽快出台,也得到不少省人大常 委会委员的赞同。张丹、张荣国等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建议,要把食品安全地方立法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超前谋划,按照明确职责、完善机制、健全体制的原则,认真总结近年来行之有效的规章文件和实践经验,上升为地方法规,增强地方立法的可操作性。
记者了解到,对于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将经过系统梳理后形成《审议意见书》,向主任会议汇报后交省政府研究处理。(高城)
相关信息:
安徽:食品安全纳地方绩效考核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不足,因为非法生产经营、制售有毒有害产品,以及在生产经营中掺杂使假、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现象较多发生。昨日,省政府副省长花建慧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作报告,介绍省政府贯彻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决议情况的报告。花建慧介绍,食品安全已纳为 省政府对各市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正式指标,考核工作年底启动。
全省打掉79个“食品犯罪”团伙
副省长花建慧的报告,用数字总结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工作情况。包括开展打击制售“三无”食品专项活动,开展肉和肉制品专项整治,开展农村食品生产流通专项整治,开展打击保健食品“四非”专项行动,强化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
“三无”食品(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
自今年8月起至目前,已检查食品经营户14万户次,抽检各类食品385种2353批次,立案查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案件776起,移送司法机关案件5起,受理和处理消费者申诉、举报191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1.54万元。
肉和肉制品:
专项整治期间共检查养殖户、定点屠宰场(点)、相关生产经营单位和餐饮服务单位87736家,责令整改698家,立案查处20件,没收查扣假冒及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肉类26.5吨,查处257头病害猪(均已无害化处理),没收白条肉
保健食品“四非”(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添加、非法宣传):
全省共检查保健食品企业1.7万家,抽检保健食品305批次,检测不合格16批次,查扣违法保健食品4.6万盒(瓶),查处违法生产、经营保健 食品案件500余起,查处非法夸大宣传保健食品案件20起,移送公安部门案件11起。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截至今年11月,全省“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 桌安全”专项行动共立刑事案件376起,破案32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29名,刑事拘留869人,涉案价值1.28亿元,捣毁食品犯罪“黑作坊、黑工 厂、黑市场、黑窝点”264个,打掉犯罪团伙79个。
食品安全年底将纳入地方绩效考核
花建慧介绍,去年我省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省政府对各市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内容,实行倒扣分。今年9月,省政府下发通知,将食品安全纳为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正式指标。目前,食品安全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办法已经正式下发,考核工作将于年底进行。
会上,花建慧表示,我省将尽快制订食品安全条例。还将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实施信用分级管理,落实违法企业及其管理人员行业退出机制。
食品安全出事相关人员不得提拔
今年10月,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在听取了省食药监局等8部门贯彻执行《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议》情况汇报后,组织两个调研组,分赴淮北、宿州、池州、安庆四市及所辖四县进行专题调研。
调研情况显示我省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向好,但食品安全基础仍然薄弱,食品安全隐患大量存在。
对此,省人大建议,强化各级政府的属地管理责任,把食品安全纳入政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健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在评先评优特别是提拔使用上,实行“一票否决”。
加大监管力度是该委员会为保障食品安全所提出的几点建议之一。建议内容还包括深化监管体制改革,强化监管保障措施,完善监管法制体系。(安徽商报 记者武静)
安徽:“舌尖上的安全”将受法律保护
昨天下午,记者获悉,目前省人大已着手对我省的食品安全工作展开调研,我省《食品安全条例》将纳入明年的立法计划。
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不够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盲区”……虽然我省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不过在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监管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我省将尽快制定《食品安全条例》,还将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实施信用分级管理,落实违法企业及其管理人员行业退出机制。”有关人士表示,我省下一步要以米、面、油、猪(牛)肉等大宗食品为重点,排查各类食品的安全风险隐患,加大治理整治的工作力度。“食品安全问题是大家反映最强烈的,我省要加快对食品安全的立法进程。”昨天下午,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先森说:“国家正在对食品安全抓紧立法,我省的《食品安全条例》已经 摆上省人大明年的议事日程。”陈先森说,这对我省的食品安全管理将起到推动作用。
昨天,多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还就立法问题提出了各自的建议,比如从源头上“把关”食品安全、用常态化管理取代“专项整治”、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的“一票否决”制等。
此外,今年9月省政府下发通知,将食品安全纳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正式指标。目前,食品安全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办法已经正式下发,考核工作将于年底进行。(新安晚报 叶晓)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