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改革开放的重要关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奋力加快改革进程的冲锋号,勾画了深化各领域改革的路线图,这为我市正在致力建设产业精良、文化精深、城市精美、作风精细的精致淮北,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推动精致淮北早日实现。
一、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打造精良产业。三中全会关注的焦点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经济转型,并再一次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淮北贯彻这一要求,就是立足资源型城市实际,加快推进经济转型,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早日构建“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精良产业,打造淮北经济升级版。加快产业转型步伐,做大做强煤电化支柱产业,稳步扩大煤电产能、产量,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深度开发精细化工等下游产业,促进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筑牢煤电化产业支柱地位;培育壮大食品工业、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借助中国(淮北)食品工业博览会、煤矿机械博览会两大平台,加大主导产业招商力度,提升产业层次,加快高端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快速扩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高新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做大经济总量。大力发展非公经济。针对非公经济是我市短板的现实,牢固树立“两个都是”理念,巩固近年来非公经济良好发展态势,深入开展全民创业活动,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坚决破除阻碍非公经济发展的“玻璃门”“弹簧门”,以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助推非公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非公经济占比达50%。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借助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机遇,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把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到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之中,尽快形成现实生产力。
|
二、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培育精深文化。三中全会要求,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我们将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加快培育具有淮北特色的精深文化,为建设精致淮北提供持续不竭的精神动力。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上求突破,巩固我市文化体制改革成果,继续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更好地履行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深入推进文化企业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培育合格市场主体,充分激发文化发展活力。在打造“好人淮北”上求突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进一步放大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效应,使之转化为建设精致淮北的强大力量。在繁荣文化事业上求突破。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扎实推进农民文化乐园建设,努力在全市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继续组织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推出更多具有淮北特色、反映时代风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在做实做精文化产业上求突破。充分发挥我市石榴文化、长寿文化、汉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优势,加快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积极引进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加快建设以红色文化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濉溪文化产业园、以创意与产品相结合的烈山文化创意产业园、以知名企业与文化积淀为特色的口子文化产业园,推动文化产业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三、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建设精美城市。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是三中全会强调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建设精美城市的关键举措。我们将以健全体制机制、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为重点,统筹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文明城市创建、生态环境改善等各项工作,着力建设山清水秀、宜居宜业宜游的精美城市。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用足用活省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加速推进城市东进南扩,优化东部新区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城镇、农村延伸,促进主城区和次中心联动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抓好濉溪县城和中心城镇规划建设,着力增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推广我市榴园村、南山村、黄新庄村的经验,加速首批37个试点中心村建设步伐,力争到2020年全市美好乡村覆盖面达到100%。坚持不懈开展文明创建,大力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和数字化“四大工程”,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合理划分市区两级职责,全面推行城市管理考评机制,构建上下联动、运转协调的良好工作格局,力争2014年成功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坚持不懈实施荒山绿化,推进森林增长工程,确保早日成功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彰显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形象。
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锤炼精细作风。三中全会强调要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这就要求公务人员提升素质、锤炼精细作风。我们将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已经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逐项对接、落实到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减少市级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深入开展“干部帮联企业”活动,主动与企业结对联姻,一对一帮扶、面对面服务,逐步将政府由原来对微观主体的指令性管理,真正转换到为市场主体服务上来。紧紧抓住淮北被省政府列为绩效管理联系点的有利契机,大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试点工作,构建完善全市大督查工作机制,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工作安排、重大项目推进,强化督查落实,保证政令畅通。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细化工作职责,优化工作流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零差错的精细作风,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坚决纠正“四风”,扎实开展民主考评党政群机关、民主评议百名科(处)长等活动,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进一步转变作风、提升效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进一步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继续办好科学发展大讲堂,落实在职党员进社区等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推动党员干部到经济建设、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的基层一线锤炼打磨,培养造就一大批“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落实,确保精致淮北早日梦想成真!
(作者系中共淮北市委书记)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