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道:当好干部制度的“守门员”
“管干部的干部”,人们常这样称谓组工干部。在外界看来,组工干部地位高,令人敬仰。而郭朝玲认为,唯有公道正派、秉公办事,一言一行都不能出偏差,才能不负信任。
前不久,市里一所高校的一名副处级干部退休。按照政策,工龄满30年,可以拿100%的退休工资。材料报到干部综合科,郭朝玲在审核时发现,这名同志早年曾办了两年半的停薪留职,按政策,实际工龄不足30年。
算不算这两年半,关系退休后几十年的工资。当事干部着急了,几次三番找上门来,甚至托一名厅级干部说情。郭朝玲不为所动,耐心地解释政策:“像这样的情况不止你一人,这个口子真的不能开。 ”一番入情入理的解释,最终让对方心服口服。
选人用人,干部关心,社会关注。能否公正用人,关乎导向,影响风气。郭朝玲从不拿原则换人情,敢对不正之风说“不”,做到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准。
今年夏天,市直一家单位负责人登门,想要提拔一名年轻干部任科长。而这个干部提副主任科员还不足两年,不符合提拔年限要求。 “副科提正科得三年以上,何况现任职务还是虚职,这样做不仅违背干部政策,会引起非议,而且对年轻干部来说,也是拔苗助长,不利于今后成长。 ”耐心劝告下,对方打消念头。
有人劝郭朝玲,原则性太强,管得太严、太死,容易得罪人。但在郭朝玲心目中,“组织”二字神圣无比。 “公道正派是组织工作的生命线,也是组工干部的职业操守、立身之本。 ”郭朝玲说,如果让少数干部绕开了原则,搞坏了风气,得罪的则是绝大多数的干部。让她欣慰的是,即便被她“卡”过的干部,对她也没有怨言,见了都热情打招 呼。
在原则上不讲半点“人情”,但对干部群众,郭朝玲却是充满感情,常怀一颗热心。
“不说不能办,要说怎么办”,这是郭朝玲给科里同志,包括自己定的规矩。无论是接待来办事的,还是来反映问题的,她都热情诚恳、不厌其烦、耐心解释。和她打过交道的人,没有不称赞她的。
别人来办事,首先递上一杯热茶,是郭朝玲多年的习惯。因为这个原因,干部综合科的水杯、茶叶是部里用得最多的。而热情的招呼,让办成、没办成事的,都如沐春风,满意而去。
敬业:甘做耐住寂寞的“老黄牛”
郭朝玲第一学历不高,仅是中专毕业。但她总有一种“钉子”精神,保持一股钻劲,干一行,爱一行。
1995年,从濉溪县民政局调入县委组织部,她一直从事干部档案管理。当时,干部档案多年未系统整理,杂乱无章,不少材料散乱、遗失。 “干部档案是反映干部个人履历的原始依据。 ”外人看起来枯燥乏味的“故纸堆”,郭朝玲却像对待宝贝一样。
那时的档案库房条件非常简陋,冬天没有暖气,夏天没有空调,整间屋子充满浓重的杀虫药味。面对着全县等着整理的干部档案,郭朝玲每天都提前一小时到岗。为了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工作,她甚至说服丈夫,带着孩子到离单位不远的地方租房住。
十年如一日,她毫无怨言,耐住寂寞,埋头于收集、整理、梳理6000余卷干部档案。凭着这股踏实劲,她不久就救活了大量“死”档案,还在淮北地 区率先实现了干部档案信息化管理,第一个把静止的档案做“活”了。2003年,郭朝玲被市委组织部抽调参与全市干部档案管理升级达标工作。当年,淮北市的干部档案管理受到中组部表彰,是全省省辖市中唯一一家。因业绩出色,2005年,郭朝玲被调入市委组织部。
今年5月,郭朝玲调任市委组织部干部综合科科长。仅有3个人的科,却承担着20多项业务,很多是基础性、事务性、程序性的工作。作为科长,陪伴 着她的更多是加班加点的辛劳。 “如果经不起考验,受不起辛苦,做组织工作就会成为一种折磨。 ”郭朝玲说,组工干部要像“老黄牛”,在寂寞中砥砺品质,多一点无私奉献,少一点心浮气躁,才能更好地胜任。
机关每天上下班虽都有班车,但郭朝玲几乎从没坐过,即便班车早上8点准点到,郭朝玲也觉得是“晚点”了。“8点就经常有人来办事了,再加上还要打开水、擦桌子,难免会耽误别人办事。 ”工作以来,郭朝玲总是习惯坐公交车,提前半小时到。 “经常看到她加班到深夜。 ”在市委机关门卫孟凡尘的印象中,郭朝玲总是走得很晚。原先不认识郭朝玲的他,一段时间下来也和她熟悉起来。
虽然每天忙忙碌碌,但看到自己的付出赢得了上下的满意,郭朝玲就很有成就感。
一位退休老干部腿脚不便,让人送来出国申请表。递上的申请,寥寥两行字,说是因私出国去欧洲半年,申请办理护照。具体出国时间、事项不明,郭朝 玲无法签字同意。电话里说不清,郭朝玲主动上门。经询问方知,这名老干部只是想去香港、澳门旅行,而到港澳,办的是通行证,如果办了护照,就去不了。老干部不住向郭朝玲表示感谢。
奉献:争做完美主义的“追求者”
党务工作的“政策通”、干部工作的“活字典”、各项工作的“多面手”,这是多数人给郭朝玲的评价。努力追求完美,是郭朝玲对自我的要求。
“把工作交给郭朝玲,就两个字:放心。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明这样评价。
去年,市委改革干部管理制度,把全市科级干部的管理也纳入到市委组织部管理。从原来管理党群口的270多名科级干部,扩大到现在的2300多名,难度陡然增加。郭朝玲带着同事连天带夜,用两个月时间,建立完备的科级干部信息表,为今后干部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与郭朝玲共事过的同事,说起她来,几乎都会用到“习惯优秀”、“追求完美”这样的形容。一阵子这样做,很多人可以;一直以来这样做,得有一种信念来支撑。 “我从一个农村孩子成为一名组工干部,我对这份事业打内心充满敬畏和珍惜。 ”郭朝玲说,无论在哪一个岗位,她总怀揣一颗感恩的心,为人处世都要对得起组织、对得起干部群众。
工作上追求完美,生活上郭朝玲却觉得对家庭是亏欠的。孩子去年面临中考,当时正值市人大、政协换届,工作繁重,郭朝玲没有请一天假。考试当天, 部领导体恤她,说这两天你请假回去为孩子送考吧,郭朝玲说大伙忙成这样,我怎么能放手离开。身教胜于言教。在她的影响下,孩子自律意识非常强,成绩优秀,考上了市一中。
“典型就是旗帜,榜样就是力量。”对郭朝玲非常了解的淮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顾文说,没有不重要的岗位,只有没干好的事情,郭朝玲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党员干部都应该像郭朝玲那样,保持精细作风,任劳任怨,让平凡闪光。
一位党员干部难得的是时时有口皆碑。数年来,郭朝玲本色不改,先后荣获“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省“三八红旗手”、“全国组织系统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今年11月,她还被推选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人选,全省仅3人。
荣誉面前,郭朝玲说:“我只是做了一个共产党员、组工干部应该做的事情。今后,我会一直这样做下去。 ”
【短评】
甘当人民的“老黄牛”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人壮举,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默默奉献,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郭朝玲是组工干部的优秀代表,也是无数个优秀党员干部的缩影。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作为“管干部的干部”,广大组工干部应成为“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先锋,始终恪守选贤任能的政治责 任,坚持公道正派地选人用人,在繁重的工作中,像郭朝玲那样,爱岗敬业,公道正派,严于律己,甘当干部成长的“铺路石”、任劳任怨的“老黄牛”。
人生意义,贵在奉献。郭朝玲就是一面镜子、一支标杆、一面旗帜,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身居领导地位,手握一定权力,当记权力来自于人民,要 秉持一颗公心,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时刻为人民服务,努力成为一名像郭朝玲那样让党和人民放心的干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黄永礼、 马铭)
相关信息:
组织部的“女汉子”人人都竖起大拇指
淮北市委组织部干部郭朝玲获“全国组织系统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组织部对于大家来说一直是个很神秘的单位,被老百姓称为管干部的部门。一个组织部干部是什么样呢?日前,记者随同采访团前往淮北市市委组织部,对这里的一名“女汉子”进行了专访。她就是淮北市市委组织部干部综合科科长郭朝玲。作为一名从事18年组工干部的女子,她被人称为“钉子”、“铺路石”“老黄 牛”。先后荣获全省优秀组工干部、全国组织系统先进个人、淮北市新闻人物等荣誉。在对她及身边人的采访中,一个优秀的组工干部呈现在大家面前。
故事
【第一印象】一头短发,干练谦和健谈
记者第一次见郭朝玲,她一头干练的短发和平常的穿着,在淮北市委大楼7楼的办公室里,与其他组织部干部没有什么两样,似乎还更显得谦和一些。在随后的面对面中,记者领略了郭朝玲的另一面:在2个小时的交流中,她一口水没喝,一直侃侃而谈,条理清晰,非常健谈。
淮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顾文说,郭朝玲在濉溪县时我就知道她,非常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作风精细。郭朝玲在平凡的岗位上18年如一日,坚持坚守做人原则、做事标准,这很不容易。市里推郭朝玲这个典型大家都很服气。郭朝玲无论在哪个岗位都干出了亮点,这就是榜样。
【工作业绩】整理档案,“整”出个全国先进
1995年,郭朝玲从濉溪县民政局调入县委组织部,就一直从事干部档案管理工作。她十年如一日,一心扑在工作上,每天早出晚归,埋头于收集、整理、梳理6000余卷干部档案。面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枯燥乏味,她没有任何怨言。
针对档案管理高强度的工作量,她积极探索快捷高效的管理方法,于1999年在全市组织系统率先实现干部档案信息化管理,摸索出的档案检索方法使干部档案管理高效快捷,为全市干部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化、科学化打下坚实基础,受到省、市领导的表扬。 2003年被市委组织部抽调参与全市干部档案管理升级达标工作,她针对全市干部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建档销号,分步消化,各个击破。当年全市干部档案管理工作受到省委组织部的高度评价,淮北市的干部档案管理工作也成为全省省辖市中唯一一个受到中组部表彰的单位。
【工作习惯】每天早晨,第一个到办公室
2005年3月,郭朝玲同志因出色的工作业绩被调到淮北市委组织部办公室工作。多年来,每天早晨第一个到办公室的人是她,每天晚上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人是她,中午经常加班加点不能回家的人还有她,一些群众评价她时说:“同样的工作做出了精品,有的工作还是极品”。
郭朝玲所负责的工作多次获得省级先进荣誉称号,所从事的各项工作都走在全市各家单位前列成为排头兵。整理岗位目标责任制材料460册,连续7年 以资料齐全、内容新颖、有新意、有创意而在全市获得好成绩,被多家单位学习借鉴。收发办文资料10余万份,传借阅文件近5万份,办理电报730件次,提供领导批阅信980件,做到件件无差错,事事有回音。
【工作理念】耐心讲解,让矛盾化为和气
2010年7月,郭朝玲同志交流到干部科工作,2013年5月,因工作需要,又交流到干部综合科工作。从事干部工作,她始终秉持公道正派、任人唯贤理念,摆正自己位置,全力当好科室负责人的参谋助手。
在一次领导班子考核中,某单位班子成员之间交流沟通不够,产生一定矛盾,一位班子成员在考核后找到她诉说,她耐心地把两人的优缺点及工作成绩做了分析,使他心平气和地回去,在听取考核汇报后,市委及时对班子进行了交流轮岗。
“对话”
同事眼中她是工作狂
丈夫说她是个“爷们”
她说自己是个单纯的人
记者:你从濉溪到市委组织部,工作调动很多,也获得了很多荣誉,你自己怎么看?
郭朝玲:我就是个救火队员,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哪里,很多时候因为工作需要我的岗位一直变动。有人说我就知道干活。这么多年我能获得这么多荣誉, 我也想不到。其实,对我来说,我就是做好本职工作。说实话我觉得工作有乐趣,我就是喜欢工作,我始终觉得一个单纯的人到80岁都是单纯的。
记者:你的同事或者认识你的人都说你是工作狂,你在工作和家庭中如何调节?你又怎么看待自己的这份热情?
郭朝玲:说实话,家庭我做得非常不好。孩子刚会说话就说经常见不到我,有时我会突然发现孩子长大了,但自己却没有一起陪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 憾。我丈夫曾经说我是个“爷们”,他已经被我培养成了个“娘们”。家里的事情基本全都是我丈夫承担起来。至于工作激情,我是觉得如果你热爱一项事情,你即 使付出自己也不觉得。我心态很平和,我对组织是一种报恩的心态,我是农村孩子,逐渐成长为一名组工干部,我非常珍惜每个岗位。记者吴尚
-个人档案
◎姓名:郭朝玲◎性别:女◎出生日期:1974年12月◎籍贯: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人◎现任职务:中共淮北市委组织部干部综合科科长◎荣 誉:2003年以来连续7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004年12月被评为安徽省优秀组工干部(全省组织系统共评选十名);2007年5月被评为安徽省保密工作先进工作者;2007年记个人三等功;2008年9月被评为淮北市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工作者;2010年6月被评为淮北市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8月被评为全国优秀组工干部,受到中组部、人社部嘉奖;2013年2月被评为淮北十大新闻人物;2013年3月安徽省三八手;2013年4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安徽商报)
郭朝玲:组织部里的工作狂
中安在线讯(记者 黄娜娜) “老黄牛”“好参谋”“螺丝钉”“工作狂”……在淮北市委机关,提起市委组织部干部综合科科长郭朝玲,许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不到
不仅“认真”还“较真”
淮北市2000余名科级干部的管理工作,都归郭朝玲管。
今年5月份,郭朝玲因业务突出,从淮北市组织部干部科调至干部综合科任科长一职。科里只有3个人,她既是科长又是干事。她说,干组织工作,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埋头拉车是忠于职守,抬头看路是要把准方向。
通过广泛动员,淮北市共上报210名人才人选,郭朝玲至今记得在资格审查的时候,排队的人将走廊都占得满满的。最终,淮北市因为报名人数最多,体检最为严格,考察最为细致,工作得到了省委组织部和省援藏办的一致肯定。
郭朝玲常说的一句话是:“要么就不干,要干就干出个样子来!”
今年8月20日,淮北市做出科级干部管理职能调整决定,全市2000余名科级干部任免、交流、调整、资格审查工作一下全部落到干部综合科,郭朝 玲的工作量一下比以前增加了10倍,为了让干部管理更加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郭朝玲牵头制定《淮北市市直单位科级干部任免流程》。
摸清基础料,绘制具体操作流程图,郭朝玲带着两名同事加班加点,前后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最终科学制定出《淮北市市直单位科级干部任免流程》,绘制7幅具体操作流程图,起草了17个相关材料范例。
不仅认真,郭朝玲还“较真”。
2011年,淮北市党委班子换届,郭朝玲负责对300余名市委委员候选人的简历将进行梳理,并逐一让候选人核对签字,然而其中一名候选人看到简历后,不愿签字,称简历中少了两年曾在当地酒厂工作的工龄。
郭朝玲仔细核对档案,前后共查对8遍,仍未找到相关档案资料。为此,有人劝说郭朝玲“网开一面”,遭到郭朝玲的严词反驳:“全市共有300多名候选人,如果对一个人不负责任,其他人怎么看待我们的工作。”
最终该候选人称“可能记错了”,并在简历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我以为自己得罪他了,没有想到时候多次见面,他都主动跟我打招呼”,这让郭朝玲更加坚定对工作负责的信心了。
“铁面人”不为“人情”开“口子”
坚守原则是组工干部的生命线。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郭朝玲待人随和,为人真诚,与大家打成一片,但在面对组织原则问题时,她一定是严肃谨慎,毫不让步。
每当干部调整时,有些熟人总想从他那里打探到一点“消息”,或希望她能在领导身边“美言几句”,但她始终牢记公心大于私情,严格执行干部工作有关规定和制度。在干部“三龄一历”审核等敏感问题上,无论是老领导老上级,还是亲朋好友,她都做到一视同仁、不徇私情。
在不少人眼里,组工干部既风光又有前途,而郭朝玲感受更深的却是那沉甸甸的责任。
今年9月份,淮北市一所
“全市不同行业一共有40余名类似情况,如果在这件事上我开了‘口子’,那么其他人怎么办?”被郭朝玲“正义之词”震撼,这位领导干部此后再也没有提过这件事情。
有人因此说她是“铁面人”,但更多的人因为得到她的热情帮助,因为她的平易近人,而真切地感受到她对同志春天般的温暖。
今年10月份,淮北市分来2名军转干部,为了使得转业干部和接收单位双满意,郭朝玲先后与多家单位进行协调,并逐一给淮北市市直单位打电话推荐,介绍两名军转干部的部队表现。该部队一名军转干部政治部主任来到郭朝玲办公室,看到生着病的郭朝玲因咳嗽已经说不出话来,还在坚持为两名军转干部联系 接收单位,颇为感动。
第二天,郭朝玲刚来到单位,收到了该领导委托楼下保安转交来的两瓶咳嗽糖浆和一盒甘草片,并收到短信:“郭科长您好,淮北一行令我非常感动,您不图名不图利,为军转安置事加班加点不辞劳苦,谢谢您”,
郭朝玲至今仍收藏着这条短信,她说:“一个短信让我看到自己工作的价值!”
不管是谁来办事,郭朝玲(左)总会先递上一杯热水。
“一杯热水”温暖办事人心怀
同事们说:“郭科长办公室里的一次性水杯和茶叶用得特别快”。
“巩科长,快坐”,郭朝玲放下手里的工作,赶紧拿出柜子里的一次性水杯和茶叶,将一杯热烘烘的热水递到巩祥峰手上。
喝一口热水,暖流瞬间温暖了巩祥峰,原来淮北市商务局下属一个事业单位,在2008年从淮北市工商局划拨到商务局,由于历史原因,30多名工作 人员十余年来在待遇和提拔任用方面,一直没有落实。这次淮北市商务局准备提拔4名工作人员为副科级干部,所以过来到组织部进行事前通气。
不管是谁来办事,郭朝玲总会放下手头的工作,递上一杯热水。
“不要小看一杯热水,非常的暖人心,有些在政策内的事情,我会尽快让他落实,但是有些违反政策的事情,即使拒绝,对方也不会太抵触”,做起工作来,郭朝玲有一套自己的“心得”。
孩子半个月没有见到郭朝玲
这些年,加班加点郭朝玲来说是家常便饭。
在淮北市组织部8年来,郭朝玲没有坐过一次单位班车,因为她每天在班车启动之前赶到办公室,每晚披星戴月回到家。有时早上坐公交车来不及,郭朝玲的丈夫会担任“司机”,骑自行车送妻子上班。
郭朝玲的同事陈友强说,她每天都在7点钟准时出现在办公室,打开水、打扫卫生,接下来就开始埋头工作,有的时候,甚至连杯水都顾不上喝。每逢干部年度考核、班子换届等工作时,她都是大忙人,经常放弃休息时间,带头和同志们一道加班加点。
今年6月份,上初三的儿子正面临中考,由于各方面原因,学习成绩出现下滑,但是此时正值淮北市班子换届时间,担子沉、工作中,郭朝玲每天晚上都加班到凌晨一点多回家,回到家时,儿子个睡着。第二天早上孩子未醒,郭朝玲又早早出门,足足有半个月儿子没有见到郭朝玲。
在中考的两天,同事劝说郭朝玲请假陪陪儿子,郭朝玲婉言谢绝好意,仍是一头扑在工作上,坚守在工作岗位。考完试后,儿子说:“妈妈我好像很久没有见到你了”,儿子的一句话语让郭朝玲一阵心酸。
“为了让基层单位了解政策和办事流程,通常一个单位会打十几个电话,可是这么多年来,出来没有给孩子的老师打个电话”,对于家庭,郭朝玲一直说“亏欠太多了”。
“别人工作的时候你工作,别人休息的时候你还在工作!”这是家人对她常说的一句话。每次深夜加班回家,丈夫总调侃说:“我们家的夜猫子回来了。”
有人说郭朝玲傻,但是郭朝玲却说自己傻人有傻福,因为“虽然忙,可是我很快乐”。
不久前,郭朝玲被评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省仅有3人入选。面对赞誉和好评,郭朝玲淡然一笑:“不能因别人的信任,而觉得不可一世,把工作做好不留后遗症,是我的本分。”
就是这位普通的组工干部,像螺丝钉,像铺路石,像蜡烛,像淮北平原中悄然绽放的花儿,将平凡演绎成了一首动人的奉献之歌……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