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勇: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 创新经营农业体制

访问次数: 783                        发布时间:2013-12-06

[字体: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作出了部署,为传统农区探索经营农业、破解三农难题打开了思路。阜阳是千万人口的农业大市,在 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中更必须大胆探索、积极作为,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积极探索经营农业体制机制,激发农村发展活力,释放农业综合效益,推动三产相互融合、三化相互支撑,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

  一、树立经营农业理念,在实现农业效益最大化上求突破

  树立经营农业的理念,就是要以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把市场理念、工业理念和法治理念植入到现代农业发展的上中下游一体和产供销加工互促的完整产 业体系中,实现农业综合效益最大化,使农民从农业中获得更多福祉、更大红利。一是以市场理念经营农业,发挥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释放农业发展新活力。三中全会决定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等方面,赋予了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 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为经营农业提供了政策依据。以市场的理念经营农业,就是要遵循市场规律,由农业市场主体按照市场信号来决定生产、流通。二是以工业理念经营农业,推进一二三产融合互动,增添农业发展新动力。我国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已打破一产局限,成为涵盖一二三产、连接上中下游的多功能复合 型产业体系。阜阳多年的实践证明,传统农区必须突破农业仅仅是第一产业的概念,用工业的理念来经营农业,提高土地产出、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加工附加值,按照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方式组织生产加工,运用工业营销策略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必须 引入城市规划、融资、集约节约用地和社区管理服务理念,引导工商资本、社会资本等进入农村农业领域,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促进更多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社会服务均等化。三是以法治理念经营农业,推动农业法制化进程,夯实农业发展新保障。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因此必须以法治理念经营农业,通过 法律保障、政策引导和有效服务,及时应对农业自然灾害、弥补市场失灵,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与补偿,降低农业和生产者的风险,确保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农业生态安全、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土地确权、规范土地流转,维护农民的财产权和收益权。

  二、创新经营农业体系,在加快农业现代化上求突破

  对于阜阳来讲,农村改革要围绕规模、结构、转化、合作,积极探索经营农业体制机制,加快创新经营农业体系,推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 一是着眼扩大规模,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新机制。经营农业的核心就是市场化、规模化,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土地流转制度,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选择。经过持续多年的探索,我市土地流转已呈现出形式多样化、主体多元化、面积规模化的特点,先后涌现出一批经营规模逾万亩的农业经营大户。全会提出的建立 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的流转权能,更加坚定了我们探索土地流转机制的信心和决心。二是着眼调整结构,创新农业经营模式。近年来,我们紧紧依托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大力发展中药材、林果、花卉园艺等高效特色经济作物,成功创建了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及农业标准化基地。推进经营农业,必须加强市场引领和利益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和比较效益,调整产业结构,探索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经营方式, 优化产业布局,创新经营模式,推进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三是着眼加工转化,完善农业产业化链条。农业产业链短、就地转化率低、市场竞争力弱,是传统农区农业大而不强的原因所在。近年来,阜阳市坚持用工业理念抓农业,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构建从生产起点到消费终端的产业链条,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效益,初步形成粮食、畜禽、果蔬、纺织、林木、烟草饮料、中药材、柳编、调味品糖果等9大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阜阳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大力发展食品、纺织、林木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培育产业集群,加快推动阜阳百亿粮仓千亿厨房转变。四是着眼互助合作,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农村合作组织是经营农业的重要平台。我们一直高度重视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多层次、多环节、多形式的农民互助合作组织方兴未艾,成为带动农户进入 市场的基本主体、经营农业的重要平台。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需要不断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着力解决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在互助合作中推进经营农业。规范合作组织管理,大力支持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服务机制,使农民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三、探索经营农业路径,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上求突破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工农、城乡的琴瑟和鸣。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必须抓住互惠一体两个关键,推动要素双向流动、城乡互动发展。作为传统农区,尤其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好经营农业文章,着力解决就地发展问题。一是着力推进就地转化,促进就地就业。我们大力发展纺织服装等劳 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努力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和再生型产业,积极推进优质资源就地转化。之所以如此,其目的不单是以工促农,更重要的是依托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现代化,以此带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实现三产、三化和 城乡发展良性互动。二是着力推进就地城镇化,促进就地消费。阜阳市城镇化率为34.9%,比全省、全国低11.6%17.7%,推进城镇化的空 间巨大。三中全会决定就户籍制度改革这一城镇化难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策,我们必须积极呼应,突破户籍限制,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让农民群众更加自由地进入非农产业、融入城市生活。这种就地城镇化将使农村转移人口产生了庞大的就地消费能力。三是着力推进就地享受服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如何让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是困扰我们多年的难题之一。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同时提出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意味着将有更多财政资金投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进一步增强城市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产品供给能 力。我们要加快这一改革,使农村转移人口得以就地就医、就地就学,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于勇 作者系中共阜阳市委书记)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