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为我们淮南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将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按照省委省政府对淮南的发展定位,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向深入,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奋力实现经济增速争进前列、人均水平争进前列、居民收入争进前列、各项工作争先进位的目 标,探索淮南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
一、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加快产业转型。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淮南是个传统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煤电产业 在工业经济中占比超过80%,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加快转型的迫切任务。我们将坚持“深化煤化、重化非煤、强化高新、优化人才”的转型路径,一是突出打造 “三个千亿元”产业。围绕造就煤基产业和非煤产业协调发展、积极互动、多业发展的新格局,稳定传统优势煤电产业,到2015年确保建成千亿元产业;以安徽 (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为支撑,围绕“国际一流、国内领先、中部唯一、安徽骄傲”的发展定位,延伸煤产业链和价值链,发展煤化一体化、煤气一体化,建设 千亿元现代煤化工产业;以具有相对优势的高端装备制造、光电电子、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制造等为支撑,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建成千亿元非煤产业。到2015年非煤电产业占GDP比重超过30%,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二是突出扩大有效投入。牢牢掌握重在投入实体经济的导向,重点谋划推进总投资600亿元的煤化一体化、总投资200亿元的煤制气、总投资200亿元的信息光电、总投资20亿元的新能源专用车生产基 地等一批能够促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形成发展后劲和竞争力的大项目,争取“十二五”后三年平均每年投入规模突破千亿元。三是突出实施创新驱动。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产业转型的重要支撑,大力发挥国家煤炭开采工程技术研究院等7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实验室的作用,大力推进中科院淮南 新能源研究中心、中国机械总院淮南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中科院大气环境中心、中国移动华东数据中心等4个产学研基地建设,大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 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四是突出市场主体培育。做大市场主体,实施民营经济“双万”行动计划,巩固提升现有万户民营企业,创 新创业新增万户民营企业;做强市场主体,实施规模工业“双增”计划,依托技术改造对现有规模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实施“倍增”,依托煤电基地直供电优势、围绕 产业链引进中小企业集群对现有规模工业企业数量实施“扩增”。到2015年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比重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规模工业企业达到千家。
二、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统筹城乡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 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我们将深入贯彻《决定》精神,坚持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最大潜力的导向,一是注重提升城市定位。对内推进“东进 南聚、西优北联,拥山抱河、特色发展”;对外突出“合淮一体、淮蚌同核”,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美好城市。二是注重打造城市品牌。深入开展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森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文明城市“五城”联创,着力抓好公路、铁路、河湖沿线以及城区、市际、景区、厂矿周边“三线四边” 环境综合整治,增强城市集聚力、辐射力、影响力。三是注重建设生态强市。重点以建设华东著名、全国知名、煤城样板的生态核心示范区为抓手,着力构建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宜居、生态保障、生态文化体系,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依法关停小煤矿、小化工、非煤矿山,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强市。四是注重实 施“三区”改造。坚持将塌陷区、棚户区、老城区“三区”改造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规划三年改造2000万平方米;坚持就近、就业、就好的“三就”安置原 则,在城乡结合部、重点集镇规划建设6个“水、电、气、热、校、医、市、园、绿”公共服务设施齐全的“万户居住、万人就业”集聚区,逐步推进农民市民化、 农村社区化、服务均等化。五是注重抓好美好乡村。坚持以把垃圾装起来、上水下水管起来、村庄绿起来、基本公共配套完善起来、群众文化生活丰富起来、群建群管长效机制建立起来“六个起来”为抓手,统筹开展垃圾污水处理、安全饮水、卫生改厕等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三、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积极破解难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 流。面对转型发展中“人才如何引进”、“资金如何融通”、“土地如何集约”的难题,我们将深入贯彻决定精神,一是积极实施“万人计划”,助推人才引进来、 产业优起来。按照“变招工为招生、变毕业即就业”的思路,注重将产业转型升级和大学生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实施未来五年引进“万名大学生”就业创业计划,目 前已有近3000名学生签订了三方就学就业协议。二是积极深化金融创新,助推资金融进来、风险降下来。创新组建金融主体,实施“优化增量引进一批、盘活存 量做大一批”,壮大金融机构,优化融资机制。推进凤台县县级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抓好“粮食银行”试点。探索对全市202项各类收费实行集中账户、交缴分离、常态常用、大额监控的使用模式,最大限度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三是积极开展工业地产招商,助推项目落下来、用地集约起来。按照“土地指标跟着项目走、向着优质项目倾斜”的思路,注重提高项目门槛“节地”,注重人口集聚“增地”,注重工业地产招商“要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定》说明中指出,一定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以积极主动精神研究和提出改革举措。 我们将深入贯彻全会精神,坚持以改革胆识扫除作风之弊、以过硬作风打好改革之“铁”,大力弘扬雷厉风行、言行一致、严谨创新、敢于担当的作风,结合淮南实 际,把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和任务落实好实现好。 (方西屏 作者系中共淮南市委书记)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