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两天,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将进入正式登记阶段,我省6万多名普查员将上门入户进行普查登记。经济普查查什么、怎么查——
2014年元旦开始,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进入正式登记阶段。我省各地6万多名普查员将佩戴普查员证,携带PDA,上门入户进行普查登记。经济普查查什么?怎么查?普查结果将如何惠及百姓、服务民生?本报为您解读——
全面体检,经济普查查什么?
五年开展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是由国务院统一领导,按照统一方案、标准、时间、方式搜集经济活动单位基本信息的一次全面性的重要国情国力调查,就像是为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的一次全面体检。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目的在于全面调查了解我国二、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了解我国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 成,进一步查实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摸清我国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全面更新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
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原材料和能源及主要资源消耗、科技活动情况等。
普查时点是
普查数据,对企业和百姓有什么好处?
此次经济普查收集的数据是日常统计调查难以取得的,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加工整理、分析研究,可以发现地区分布、行业分布、规模、效益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
普查的数据除了可以为各级政府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外,还可以为各类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有利于企业正确判断行业发展和市场走向,适时做出生产经营决策,赢得市场先机和竞争优势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
国家通过普查掌握正确的信息,在制定社会保障标准、再就业安置、公共设施建设等政策时,将更加科学,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能够更好地惠及每个人。
作为个人,能够通过对普查信息的了解,正确认识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积极参与国家事务,积极引导个人就业、消费、投资等。
六条“高压线”,经济普查有哪些要求?
虚报、瞒报、拒报、伪造、篡改、泄密是全国经济普查的六条“高压线”。《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不得干涉经济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依法独立行使调查、报告、监督的职权,不得自行修改经济普查资 料,不得强令或者授意篡改经济普查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
经济普查取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严格限定用于经济普查目的,不作为任何单位对经济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各级经济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要对其在经济普查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履行保密义务。
我国境内除第一产业以外的所有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均属普查对象,都必须严格按照统计法和经济普查条例的规定,按时、如实地填报普查表。不得虚报、瞒报、拒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数据。
违反统计法规和普查纪律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均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林激、陆列嘉)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