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新一届省政府开局之年。 《报告》指出,全省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安徽省委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攻坚克难,开拓奋进,保持了经济社会稳定健康较快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年度词汇
实体经济
——持续加强实体经济,夯实稳定经济增长基础
·报告摘要·
面对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及时出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政策。认真落实国家结 构性减税政策,全面清理涉企收费,减免缓抵各项税费400亿元。省财政安排31亿元专项资金充实融资性担保机构国有资本金,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这些举措有力地提振了市场信心,稳定了企业发展。
【亮点点击】
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559.6亿元,增长13.7%,实现利润1758.8亿元,增长16.9%,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00户;民营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7%,提高1个百分点,新增民营企业5万户。
年度词汇
创新驱动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报告摘要·
启动创新型省份建设,扩大合芜蚌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试点,加强智力引进和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加快发展战 略性新兴产业,新型显示、机器人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获国家批准。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发展服务业,出台加快流通产业改革发展意见,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以大气、水为重点的污染防治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全面完成。全面推进项目建设提质提效,建立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的机制,健全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严把项目准入关,投资质量和效益持续提高。
【亮点点击】
2013年,全省新增授权发明专利4241件,增长38.3%,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4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个。区域创新能力和企业创新 能力均居全国第9位,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分别居全国第7位和第8位,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居全国第7位。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6863.4亿元,增长 23.4%。
年度词汇
协调发展
——加大统筹力度,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进一步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合肥经济圈与皖江城市带聚合发展步伐加快。编制实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落实和完善支持皖北、大别山区发展政 策,南北合作共建园区取得实质性进展,抓金寨促全省扶贫开发“5+1”工程全面实施。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积极探索四化同步、产城一体的 新路径,确立了以强化产业支撑保障就业、以完善公共服务保障安居、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快建设美好乡村,启动全国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省工作。
【亮点点击】
去年,我省与国家开发银行开展合作,在33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开展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推进产城一体化重大项目建设,滁州、安庆等6市首批产城一 体化项目已上报。 586个美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基本建成,完成20.4万户农村危房改造、246个乡镇农村清洁工程等重点任务。
年度词汇
现代农业
——突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报告摘要·
加大民生投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实施新一轮援企稳岗政策,加强以创业带动就业,保持了就业形势稳定。推进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实现城镇基本医保 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困难群体社会救助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老民师、老村干反映的突出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启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健全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全民健身活动深入推进,我省在 第十二届全运会上取得较好成绩。
【亮点点击】
去年,我省全面完成33项民生工程建设任务。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41.78万套,基本建成32.04万套。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覆盖率达 60.9%。省滨湖文化艺术中心开工建设,图书馆和文化馆(站)全部免费开放,完成9500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获全国性重要文艺奖项138个。
年度词汇
激发活力
——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报告摘要·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衔接落实国务院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推进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完成省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启动省以下工商、质监行 政体制和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省属企业主业整体改制上市稳步推进。深化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巩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果,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实现县级医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零差率销售,启动大病保险试点。着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开放型经济水平。
【亮点点击】
2013年,我省实际减少41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限缩短47%。新增“营改增”试点企业3.8万户。新开业农村商业银 行15家、村镇银行12家,徽商银行在香港成功上市,省股权交易市场设立运行,149家企业进场挂牌或托管。新增本外币贷款2859.2亿元,增长 17.2%,直接融资额1078.2亿元,增长16%。全年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6796.7亿元,增长28.6%,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106.9亿美元,增长23.7%,新增淮南、六安、宁国、桐城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年度词汇
民生优先
——坚持民生优先,全面发展文化和社会事业
·报告摘要·
加大民生投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实施新一轮援企稳岗政策,加强以创业带动就业,保持了就业形势稳定。推进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实现城镇基本医保 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困难群体社会救助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老民师、老村干反映的突出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启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健全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全民健身活动深入推进,我省在 第十二届全运会上取得较好成绩。
【亮点点击】
去年,我省全面完成33项民生工程建设任务。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41.78万套,基本建成32.04万套。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覆盖率达 60.9%。省滨湖文化艺术中心开工建设,图书馆和文化馆(站)全部免费开放,完成9500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获全国性重要文艺奖项138个。
年度词汇
社会治理
——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进“六五”普法,加大人民调解力度。积极化解行政争议。 严厉打击制售“三无”食品和假劣药品行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推进“打非治违”和隐患治理,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大力开展治安突出问题整治行动, 强化网络安全防范,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亮点点击】
2013年,全省新增直接登记的社会组织517个,社会组织活力得到不断激发。全省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1万件,办理行政复议案件8251件,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
年度词汇作风建设——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提升政府工作水平·报告摘要·
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依法执行人大决议决定。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加 强作风建设各项要求,认真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思想、作风、能力和制度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坚持求真务实,把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作为行为准则。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行政监察,全面开展政府性债务等重要资金、项目审计,严格落实国务院“约法三章”, 勤政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亮点点击】
去年,省政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56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912件。省政府发文、会议和检查评比量均减少30%以上,省级行政机关一般性支出压减5%,省本级“三公”经费支出下降7.4%。
·百姓声音·奋进2013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促进农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我对此有着切身感受。
前几年,我与农户签订了2000亩土地流转合同,全部种上庄稼,添置了50多台套农机具,实现了从种到收的机械化。规模种地的效益很快显现出 来,也带动了村里一些农户搞规模种植。后来,我成立了农民服务专业合作社,与当地粮食龙头企业签订订单,为周边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去年,我投入400多万元购置了大型农业生产机械,并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省里支持农业合作社发展,我更有信心了。今年我想流转更多的土地,扩大种植规模,也好让更多的庄稼汉安心在外务工、增收致富。
——天长鑫洁种养业农民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全国“种粮售粮大户”张献国
安居房圆了我的城市梦。我老家在金寨县张冲乡,初中毕业后,我到合肥打工,当了6年餐厅服务员。2009年,我回到六安市,在一家酒店做大堂经 理,后来,与好姐妹一起开了现在的山里红土菜馆。说真的,在外面打拼很累,最想的是有个温暖的家。去年,我享受政策,分到了
——六安山里红土菜馆经营户薛宏
去年,省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有知识、有技术的人都来创业,让我信心大增。我从上大学开始就专心从事育苗科技研究,早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读 大三时,就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发明竞赛三等奖。毕业后,我曾在北京、浙江和湖北从事育苗科技工作。2009年,我返乡贷款创业,专攻竹柳育苗和种 植,现在已经获得了3项国家发明专利,最新选育的竹柳3号品系也通过安徽省科技成果鉴定。我要把这些成果推广给乡亲们种植,用自己的知识带领乡亲走上致富 路。
——涡阳县育苗专家侯金波
2013年,我实现了办一家传统油坊的心愿。我家住在贵池区马衙街道办事处,这里的优质油菜籽很有名气。但随着机器加工菜油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木榨菜油工艺越来越稀少。我从各种媒体上看到,省里对发展区域特色农产品很重视,出台了支持政策。我就萌生了创业想法,想走一条不同的路子,创办传统的菜 油加工厂,用传统木榨工艺生产菜油。去年把油坊创办起来了,目前销路不错,相信一定会做大的。
——池州市创业者章丹丹
《政府工作报告》把我们这些家庭农场主称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我感到很自豪。其实,我们公司种蔬菜能有越来越大的赚头,也是强农惠农富农政 策支持的结果。2009年,我从村民手中流转30亩土地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当年30亩蔬菜赢利5万元。去年,政策支持发展家庭农场,我干劲更大,流转了 300亩土地,赚了100多万元。好政策给我们这些搞规模种植的吃了“定心丸”。
——凤台县硕乐家庭农场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德保
撰稿:记者罗宝 张大鹏 武长鹏 徐建 孙玉宝 通讯员 常开胜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