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擘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正在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一天天走向繁荣富强,中华民族正在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我们相信,在20世纪赢得了伟大历史性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21世纪赢得更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王岐山张高丽出席 刘云山主持
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摄
本报北京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王岐山、张高丽出席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主持座谈会。
习近平在讲话中回顾了邓小平同志一生的丰功伟绩,总结了邓小平同志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作出的卓越贡献,强调邓小平同志为中华民族独立、繁荣、振兴 和中国人民解放、自由、幸福奋斗的辉煌人生和伟大贡献,将永远书写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之上。邓小平同志始终在人民中间,也始终在人民心间。
习近平指出,像我们党的其他老一辈革命家一样,邓小平同志之所以能够为祖国和人民建立彪炳史册的功勋,就在于他看清了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深刻了解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深沉愿望,把握住中国发展的历史规律,紧紧依靠党和人民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伟业。
习近平强调,信念坚定,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挺起的精神脊梁。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一大批具有坚定共产主义理 想的中华儿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也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今天我国的发展进步。要把我国发展得更好,离不开理想信念的力量。我们共产党人锤炼党性,首要的就是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忍不拔、风雨无阻朝着我们的目标奋勇前进。
习近平指出,热爱人民,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深厚的情感寄托,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坚守的力量源泉。爱祖国、爱人民,是最深沉、最有力量的情感,是 博大之爱。我们要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脚踏实地践行党的宗旨,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党和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习近平强调,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重要的思想特点,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遵循的思想方法。事实是真理的依据,实干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 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反复证明,只有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措施,采取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法,党和人民事业才能走上正确轨道,才能取得人民满意的成效。我们要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世界、处理问题,掌握真实情况,把握客观规律,发扬务实高效、不尚空谈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把党的基本理论、 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贯彻落实好。
习近平指出,开拓创新,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领导风范,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历史担当。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是需 要开拓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前进道路上,我们将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要细心观察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尊重地方、基层、群众首创精神,果断作出决策,把开拓创新作为一种常态,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 践,又从实践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敢破敢立、敢闯敢试,义无反顾把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
习近平强调,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就是他带领党和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同志最鲜明的 思想和实践特点,就是从实际出发、从世界大势出发、从国情出发,始终坚持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和实践,所以才能取得成功,并将继续取得成功。我们的国权,我们的国格,我们的民族自尊心,我们的民族独立,关 键是道路、理论、制度的独立。
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辉煌文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我们应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创造。我们自己不足、不好的东西,要努力改革。外国有益、好的东西,我们要虚心学习。但是,不能全盘照搬外国,更不能接受外国不好的东西;不能妄自菲 薄,不能数典忘祖。中国近代以来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
习近平强调,邓小平同志离开我们17年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 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里,责任重于泰山。全党一定要紧密团结起来,敢于担当、埋头苦干,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与时俱进、时不我待的精神不断夺取新胜利,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讲话全文】
刘云山在主持会议时说,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同志和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功绩,从信念坚定、热爱人民、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战 略思维、坦荡无私等方面深刻阐述了邓小平同志的崇高精神风范,号召全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 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上奋勇前进。讲话饱含着全党全国人民对邓小平同志的深厚感情,饱含着继往开来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责任担当,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我们要紧密结合全面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实际,认真学习领会,切实贯彻落实。
座谈会上,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张阳,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先后发言。
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部分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领导同志,中央党政军群有关部门、北京市、四川省委负责同志,各民主 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同志和无党派人士代表,邓小平同志原身边工作人员和亲属子女及家乡代表,以及出席“全国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 会”的代表等出席了会议。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
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同志的发言:
邓小平同志是20世纪的一位伟人。他把一生献给了中国人民,献给了党的事业,在中国革命、建 设、改革的各个时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他领导我们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而改变了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大大加快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世界上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都凸显出邓小平 同志的历史功绩和崇高地位。这里,我围绕邓小平理论谈点学习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对邓小平同志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贡献作出高度评价, 指出,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 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这“三新”“两基本”,把邓小平同志的历史贡献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内涵阐述得非常精辟。
一是,邓小平同志深入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的许多新认识。他指出,我们搞改革开放,老祖 宗不能丢,“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么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这是个根本问题。总结历史经验,根据新的实践,他提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关于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等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讲了很多新话,把我 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到新的高度。
二是,邓小平同志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提出一系列方针政策,系统回答了在中国怎样搞社会主义 的问题。他指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所谓改革,就是回答怎样搞社会主义的问题。不搞改革开放,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来解决问题,社会主义是搞不成的。作为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以极大精力亲自领导制定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党在社会主义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 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提供了基本遵循。
三是,邓小平同志强 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他一贯主张,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继承,又要创新、发展。他提出一个深刻的问题,即:“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他认为,“真 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他突出讲毛泽东同志提出实事求是的意义,给以很高的理论地位。指出,“实事 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这如同列宁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一 样,都是从根本上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把握。在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问题上,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的认识是一致的。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坚持这种科学态度取得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邓小平同志开创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取得辉煌成就,党的理论也在与时俱进,形成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 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沿着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把这篇大文章继续写精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张阳同志的发言:
邓小平同志的军事生涯,在他光辉的一生中占有重要位置。他投身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不朽功勋;他推动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了战略性转变,确立了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总目标,开辟了中国特色精兵之路;他把马克思主义真理和 我军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总结提出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
邓小平同志强调军队要始终不渝地坚持 自己的性质,明确了军队建设发展的政治方向。他要求军队永远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一再重申,我们这个军队是党指挥枪,不是枪指挥党。他十分重视加强制度建设、纪律建设和军队各级党组织建设,以从根本上实现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的统一。新形势下,我们要扭住听党 指挥这个首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着力提高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自觉和实际能力,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 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观点,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
邓小平同志强调军队 就是提高战斗力,确立了军队建设总的指导原则和根本标准。他强调,军队是要打仗的,要讲真正的战斗力,要讲全面提高部队素质,中心是解决现代化的问题。他推动全军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恢复和重建军队院校,加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军队建设整体效能和水平不断提高。新形势下,我们要扭住能打胜仗这 个核心,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创新发展军事战略指导,拓展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强化当兵打仗、练兵打仗、带兵打仗思想,提高我军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坚决而有效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邓小平同志强调必须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提出了永葆人民军队 政治本色的传家法宝。他一贯倡导和坚持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他强调这些好的传统与作风,是治党治军的锐利武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新形势下,我们要扭住作风优良这个保证,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把改作风反贪腐正风气作为生命工程抓紧抓实, 巩固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持续用力纠治“四风”,旗帜鲜明反对腐败,恪守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强化令行禁止的纪律观 念,保持真抓实干的精神状态,把我军红色血脉和革命基因一代代传下去,永葆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
邓小平同志强调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和军情 出发推动军队改革,指明了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他指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坚持把军队的改革同军队的稳定和发展统一起来,毅然决然裁军百万,有力推动军队编制体制、教育训练、武器装备管理等方面改革,表现出非凡的胆略和勇气。新形势下,我们要扭住改革这个关键,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深化军队各项改 革,抓住重点领域,务求突破,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机制保证。
当前,我军建设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主席鲜明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 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思想武器。我们要坚持和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振奋精神,敢于担当,改革创新,埋头苦 干,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同志的发言:
邓小平同志是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经过千锤百炼成长起来的世纪伟人。他从16岁远渡重洋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到25岁领导百色起义,成为独当一面的职 业革命家;从34岁担任一二九师政委,到52岁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成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从62岁、72岁两次 被打倒,到69岁、73岁两次复出,成为在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要关头,力挽狂澜,作出重大历史性贡献的伟大领袖。他传奇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一生。
邓小平同志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赫赫战功。从百色起义到浴血太行,从挺进中原到决 战淮海,从横渡长江到挥师西南,邓小平同志始终坚持党的正确路线,不畏艰险,勇挑重担,以超人的胆识和卓著的战功,为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的实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卓越功绩,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邓小平同志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 展,付出了巨大心血,进行了艰辛探索。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在西南后到中央工作,并在党的八届一中全会上正式成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连续十年主持中央书记处的工作。他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为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的加强和改进,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文 化大革命”中被打倒又重新恢复工作后,他不计个人得失,领导开展了大刀阔斧的全面整顿,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效,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为粉碎“四 人帮”准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邓小平同志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不朽功勋。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 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确立党的一整套正确的方针政策,成功开辟了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在国内外发生政治风波,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同志坚决有力地支持党和政府为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进行的斗争, 并发表南方重要谈话,科学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实践和经验,深刻回答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保证了党和国家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奋勇前进。
邓小平同志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邓小平理论,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 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这一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中国特点的科学理论, 是继毛泽东思想产生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这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打开了通道,也指引和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伟人已逝,精神永存!让我们继承伟人遗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同志的发言: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加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表达9000万家乡人民对邓小平同志的深切怀念,表达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坚定决心。
四川是邓小平同志的家乡,也是他一生奋斗的起点。面对山河破碎、满目疮痍的旧中国,他秉承四川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少年时代即背井离乡、远涉重洋,踏上寻求救国救民真理之路。在光辉灿烂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追求强国富民理想,创造了彪炳千秋的丰功伟绩。邓小平同志把一生都献给了党和人民的 事业,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四川人民的骄傲。
邓小平同志对四川这片土地充满深情,对家乡建设寄予殷切希望。新中国成立初期,他担任 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殚精竭虑、精心谋划,团结带领干部群众迅速医治战争创伤,完成了土地改革和其他社会改革,组织兴建了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 路,开创了西南地区政权稳固、经济发展的局面。1952年到中央工作后,小平同志先后9次视察四川工作,其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4次回川考察。 1978年,他听取四川省委工作汇报时强调,要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1979年,他接见四川省委负责同志时叮嘱, 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倾听群众呼声和意见,制定符合实际、群众拥护的政策”。1980年,他视察四川农村时要求,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解决群 众生产生活问题,特别是“让山区群众尽快富裕起来”。1982年,他在成都勉励干部群众,四川是改革之乡,要充分发挥“天府之国”的优势,在各项工作中争 取更上一层楼。邓小平同志的谆谆教诲,体现了对四川人民的深切关怀,至今仍然是我们做好四川工作的宝贵精神财富。
邓小平同志离开我们已 经17年多了。可以告慰他老人家的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历届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通过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四川与全国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满怀信心地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的起点,确立了“科学发展、加 快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实施多点多极支撑、“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创新驱动“三大发展战略”,推进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 跨越。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积极主动转方式调结构,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四川实际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措施,把改革 开放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深入实施十项民生工程,集中力量办好民生实事,扎实开展高原藏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扶贫开发,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在中央坚强领导和各方面大力支持下,夺取了抗击芦山强烈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胜利。制定实施依法治省纲要,把治蜀兴川各项事业纳入法 治化轨道。认真贯彻中央部署,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环境。
党的十八 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四川作为邓小平同志的家乡和全国改革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对他最好的纪念,就是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我们一定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埋头苦干、艰苦奋斗,一心为民、干在实处,努力把四川工作做好,把邓小平同志的家乡建设好!(《人民日报 》(
《 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