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路街道社区食堂的志愿者们为老人送餐。
记者在探访中发现,虽然同为社区食堂,各家的经营模式却有着明显的不同,有的食堂门庭若市,也有食堂的食客相对较少。两年来,各家食堂采取了哪些模式来维持经营?作为一项惠民举措,社区食堂如何能更好地服务大家?
完全市场化运作向社会要盈利
记者探访发现,和平路街道社区食堂、三孝口街道社区食堂、滨湖世纪社区食堂等采取的是市场化运作、自负盈亏、政府监管的模式。
以和平路街道社区食堂为例,街道将食堂的经营交给了一家养老服务中心。我们的考虑是,“食堂在为辖区居民提供便利的同时,侧重孤寡老人,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街道工作人员王毅然告诉记者,食堂所使用的米、面、油都从正规渠道购买,接受居民监督,“一定不会出现地沟油、血脖肉。”
和平路街道社区食堂经营方负责人杨胜波告诉记者,由于他们也经营老年公寓,对菜品也有专门的设计,“只做时令性菜,配菜时注重营养搭配。”杨胜 波说,他希望的情况是薄利多销,保住本钱即可,尽可能地为大家提供服务。“我们的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会给高龄、孤寡老人提供送餐服务,老年人充卡也有一定优惠。”
地段好,加上由百年老字号“刘鸿盛”来负责管理,相比之下,三孝口街道社区食堂从一开始便运营得很顺利。“老年套餐一律9元一份,有大荤、小 荤、素菜和汤,都由服务员送上桌。”店长陈俊告诉记者,社区里低保户如果就餐,只需要3元钱,另外6元由街道补贴;对于辖区内高龄老人,还提供送餐上门服 务。“社会餐定价是12元起,也可以单点其他菜品。”陈俊说,按照成本来计算,每天中午提供的一顿老年餐是亏损的,为了保持盈利,只有靠社会餐来拉动。
政府与企业合作提供场地发补助
亳州路街道畅园社区食堂采取的是政府与企业合作的形式。即政府提供场地,由辖区内的金谷医院来运营。畅园社居委书记王志平告诉记者,食堂不对外 营业,每天中午提供一餐,三菜一汤的套餐统一定价为每份8元。“来社区食堂吃饭的多为老人,从9点钟开始,我们就会统计来吃饭的人数,根据人数来安排饭菜,尽量不造成浪费。”王志平说,起初,社区食堂每月都要亏四百元左右,积累了经验后,目前的情况稍微好转了一些。“交给医院来运营,它毕竟是多少要盈利 的,所以我们就每年给医院几万元的补助。”王志平介绍,下一步他们考虑引进做得好的餐饮企业,在保证菜品质量、服务好居民的同时,也能保证企业不亏损。
完全政府运作亏损由街道补贴
望湖社区食堂采用的是完全靠政府来运作的模式。望湖社居委委员王栋坦言,食堂在开始的半年经历了一段坎坷期,“就餐人员不固定,人流量小。这些我们当时没有考虑到,每天都是准备60人的饭菜量,但实际上有时一天只有20人左右,因而造成了浪费。”王栋告诉记者,起初,食堂一个月亏损最多时达到 4000元左右,还好街道支持,才得以维持。“此后,我们开始监测食堂每日用餐人群的波峰波谷,控制成本。”与此同时,社区将食堂的办卡人群进行了扩充, “要维持食堂的经营,只有扩大人流量,本来只是面向社区居民,后来扩大到整个望湖城以及周边共建单位,现在持卡人数有500多人。”“目前状况虽然较此前 有所好转,但还是勉强维持,刚刚好够支出的。”谈到未来如何更好地服务居民,王栋说,还是希望市里有关部门给予一些政策或资金上的扶持,“未来我们想往每日三餐服务上努力,只要有政策扶持,居民愿意来就餐,我们就会尽力维持食堂的运营。”
信息来源:新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