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来,如皋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积极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为如皋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打造新引擎、创造新优势、拓展新空间。
想改、实改、深改,勇趟改革深水区。审批“当关”、证明“围城”、公章“旅行”等乱象,削弱了公平公正,制约了创业创新,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延误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深化简政放权,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既利当前又惠长远。改革以来,如皋市积极响应中央、省市改革工作会议精神,严格落实“5个再砍掉一批”要求,为市场松绑,为创业创新添活力。如皋市在南通各县(市)区率先实行工商登记“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上级明确的前置改后置审批事项全部落实到位;以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为契机,在“一个到位”、“四个要素”、“强化组织工作”上精心布局,打破部门固有利益,重造流程、明确标准、缩短时间,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做到行政权力重心下沉、公共服务“窗口”前移、社会管理拓展延伸,极大提升了群众创新创业的热情。
真放、真接、真管,切实破除中梗阻。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做好权力的下放、承接与监管工作。如皋市立足实际,在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中,针对“不敢接”的情况,加强培训、充实人员;针对“难承接”的情况,下派人员驻点指导,加强传帮带;针对“不敢放”的情况,明确责任,划清事权范围,把发展急需、利于群众办事的权力事项,真正下放到位;针对基层确实没有能力承接或运行不顺畅的规划等审批权力事项,市级层面及时调整,履行好监管责任。通过坚持“放”和“管”两个轮子一起转,破除推诿扯皮、拖延应付等中梗阻现象,为创新创业提供有力保障。
便民、利民、惠民,增强群众获得感。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如皋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从群众关心的医疗、教育、卫生等热点工作入手,变政府部门“端菜”为群众“点菜”,认真听取群众改革意见,围绕民生建设“七个更”的要求,扎实推进民生幸福工程,适度超前实施了一系列惠民、利民、富民、安民工程,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群众看病负担进一步减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效明显,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真正通过改革推进了发展成果与人民群众共享。针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环节多、资料烦、时间长、流程复杂的问题,深入剖析企业典型案例,查找问题症结,出台进一步减免涉企收费、推进项目并联审批和容缺审批的意见,精准化地清除了阻碍创新发展的“堵点”和监管服务的“盲点”,通过政府让利“减法”,来调动社会创新创造热情的“乘法”。(朱一杰,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