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暗访公开曝光 安徽整治“酒桌办公”显成效

访问次数: 747                        发布时间:2016-07-13

[字体: ]

开展酒桌办公专项整治工作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按照省委统一部署,自觉把酒桌办公专项整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强化措施责任,重点突破,系统推进,目前已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效。

  迅速动员部署,制订具体方案。全省各地各单位党委(党组)认真学习贯彻有关会议精神,研究制订并及时下发酒桌办公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成立由党委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专项整治工作小组,抽调专人组成办公室,研究部署专项整治工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明确将酒桌办公专项整治工作作为近期监督执纪的重点,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执纪问责。各地各单位党委、政府负责同志对整治工作高度重视、率先垂范,不仅要求各级干部认真落实专项整治要求,还以身作则,带头在公务活动中严格执行禁酒令有关规定。按照省委统一部署,省直各单位党组高度重视,结合机关实际,认真研究制订方案,细化专项治理内容,及时成立专项整治办公室,通过抓机关促系统,推进本单位本系统专项整治工作的落实。

  加大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6月15,“酒桌办公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以省两办名义下发后,全省各地借助报纸、网络、短信、微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动,引导社会与网络同频共振、齐声发力,营造出专项整治强大的舆论氛围。六安、芜湖、安庆和蚌埠等市以及金寨、霍山、怀远、芜湖弋江区等县区第一时间以群发短信等方式转发禁酒令。合肥市利用新闻媒体对禁酒事项进行专门解读,明确公务活动禁饮各种酒类包括含酒精饮料。马鞍山市向1000余名县处级以上干部发送廉政短信,进一步明确酒桌办公纪律规定。淮北市纪委及时制定《公务接待用酒报备单》,要求因外事、招商活动需要安排接待用酒的单位如实填报备案,并向全市158名市直、县区及镇(街道)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发出禁酒提醒,并督促各单位公开举报电话、邮箱、微信公众号等,畅通酒桌办公问题线索的举报渠道。

  开展明察暗访,点名道姓曝光。专项治理启动以来,各地各单位结合实际,多措并举开展明察暗访,取得明显成效。 6月22,安庆市纪委牵头,公安、食药部门配合,组织党风政风监督员、特邀监察员成立联合检查组,先后对14家公务接待定点酒店、13家特色土菜馆的疑似公款消费活动进行突击入店检查(辅以摄像取证)。马鞍山市自623日起,组织力量,精准定位暗访地点和场所,按照分级负责、下查一级、二级单位必查和乡镇街道必查的要求,成立4个暗访组,分3轮暗访了35家单位。淮北市于62223日晚分6个督查组,采取不打招呼、直奔现场的方式,先后两批次检查了21个镇和街道办事处食堂。滁州市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着力开展四个一活动:开展一次承诺,党员干部带头签订承诺书,公开承诺拒绝酒桌办公,从我做起;营造一个氛围,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做到少出去应酬,多回家吃饭;少虚度闲聊,多学习充电;少飘浮不实,多深入基层;进行一次清点,梳理存在问题,研究进行整改;组织一次督查,组织14个专项督查组进行专项督查,对发现问题一律快查快结、一律从严追责(组织者、参与者)、一律实施一案双查、一律点名道姓通报曝光。

  加大查处力度,形成有力威慑。针对中央巡视组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中指出酒桌文化尚未得到有效治理的问题,省酒桌办公专项整治工作小组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加大执纪问责力度,对明察暗访和线索移交中发现的酒桌办公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安庆市率先通报了端午节前后两起酒桌办公典型问题;马鞍山市纪检监察机关先后查处酒桌办公问题3个,处理4人,给予纪律处分4人,通报曝光1起;阜阳市对查处的午间饮酒案件进行了严肃查处和公开曝光。各地以有力有效的问责推动专项整治工作扎实开展,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让人民群众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效果,切实破除不请客吃饭不办事、请客吃饭乱办事酒桌文化陋习。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