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用制度遏制权力任性 管好“一把手”正风倡清廉

访问次数: 626                        发布时间:2016-07-13

[字体: ]

各地着力破解基层党政正职和部门一把手监管不力、监管缺失难题,扎紧制度笼子,完善监管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保证领导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全面从严治党,要纲举目张。一个班子风气好坏,关键看一把手。管好了一把手,才能管好一班人。管住一把手,管住一把手的手,尤为必要。

  2014年以来,合肥市探索建立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财、物、项目等具体事务和末位表态办法,试行县()区、开发区和市直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向市委述廉报告制度。

  用人权,是一把手权力的重点。不少地方强化底线意识,前移监督关口,严肃查处违规行为,给一把手用人权套上制度的紧箍

  违规用人,即使任命了,也要撤销。去年7月,查实某产业园党工委违规研究干部任免问题后,合肥市委组织部会同市纪委联合进行查处,不仅撤销了全部11名干部的任免决定,还责成产业园党工委作出深刻检查,并将查处情况通报。

  今年,合肥市还出台办法,市委组织部派员列席有关单位研究干部工作会议,重点列席9个县(市、区)6个市直部门,重点审核被列席单位选任职位职数、人选资格条件、组织考察、干部档案及征求意见6个方面27个风险点,加强对一把手用人行为的直接监督,从严把好干部职位职数、资格条件等关口。

  完善干部选任机制,选出肯干事、会干事的人,防止带病提拔”“瘸腿上岗

  用人之道,贵在慎始。加强对一把手监管,首先要严把关口,选好配强一把手。各地按照好干部标准,注重把政治上强、敢于担当、善谋全局的干部,选拔到一把手岗位,力求从源头上保证主要领导干部队伍的纯洁性。

  去年6月,六安市面向乡镇党政一把手公开遴选8名干部,跨级到市直单位担任副职。这对乡镇一把手来说,是一个打破天花板的升迁机会。

  经过多轮差额比选后,金安区某镇党委书记进入人选范围。然而,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中,他对自己100多万元的投资理财,不按规定如实向组织报告。后经系统查核发现,这名同志最终未获提拔。个人有关事项凡提必核,如存在瞒报将视情给予相应组织处理。六安市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此举已成为干部监督的常态化举措之一,特别是对一把手个人有关事项,进行重点抽查核实。

  用人导向有着蝴蝶效应,容易影响政治生态。从严治吏,就要严格把好选人用人关。我省完善干部选任机制,既选出能干事、肯干事、会干事的人,又防止带病提拔”“瘸腿上岗,持续优化用人环境和从政环境。

  提拔干部,首先查看特别档案,现已成为宿州干部任用的一个前置程序。为规范动议程序,从源头把关设防,宿州市建立特别档案制度,发挥干部监督联席会议作用,及时收集负面信息,结合干部考核数据库,建立特别档案 

  作为一方领头雁,一把手处于关键地位,其素质高低、作风好坏、形象优劣,直接影响一方党风政风和经济社会发展。

  然而,少数一把手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班长成了家长一把手成了一霸手;有的主动接受监督意识差,对权力缺乏敬畏之心,一劝就躁、一批就跳。少数地方和单位,对一把手的监管失之于软、失之于松,存在薄弱环节和真空地带,如重选人轻管理,监督渠道不畅,监督协调机制不健全等,致使少数一把手大事小事一把手、决策拍板一言堂、选人用人一人定一把手如果出问题,极易影响一方风气,损害一方发展。因此,要使一把手权力沿着正确轨道行使,除注重教育为先,构建自律机制,引导一把手把党纪党规内化为道德信仰,外化为工作规范外,更要以制约权力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建立有力有效的一把手监督制约机制。

  管好一把手,需要织密制度笼子,把纪律挺在法律前面,用制度刚性遏制权力任性。要通过制度完善划定权力边界,厘清职责职权,明确底线红线,真正构建起一把手不敢、不愿、不想的监督制约制度体系。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度、民主生活制度、述职述廉制度等,把一把手的权力置于集体领导之下,防止一把手权力滥用,形成对其权力运行的有效制约。同时建立能上能下机制,防止那些不称职的,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一把手长期居于重要岗位,增强一把手正确履职、规范用权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加强对一把手监管,让其权力真正在阳光下公开规范运行,就要紧盯管事、管钱、管物的权力,紧盯管人、选人、用人的权力,防止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不断完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及重要问题核查制度,及时了解一把手的动向。要理顺监督机制,完善监督体系,拓宽群众监督渠道,让广大群众在公开中监督,推进一把手监督工作的常态化,保证权力正确行使。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要把党纪党规挺在法律前面,抓早抓小、禁于初萌、防患未然,使一把手不敢也不能踩红线、越雷池、闯禁区。突出问责,做到执纪必严,对违反党的纪律和规矩,四风问题突出,发生顶风违纪行为,出现区域性、系统性腐败案件的地方、部门和单位,既要追究当事人责任,又要追究单位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还要严肃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同时及时通报曝光问责情况,增强震慑效应。

  动议干部时,首先查阅特别档案,发现问题的及时终止。宿州市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先后有8人在动议阶段就直接被排除在组织视野之外,避免刚提拔就查处的现象,有效维护了干部工作的严肃性。

  构筑起全方位监督体系,聚焦关键少数,实现对一把手的监管时时严、处处严

  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关键少数,由于其身份地位特殊,如何对其有力有效监管,一直是道难题。

  如何防止利用职务之便,为亲属谋取不正当利益? ”“近年来,多数区县国土系统发生违纪违法案件,请你谈谈如何堵塞制度漏洞? ”……如此一针见血、火药味十足的提问,是去年底黄山市纪委常委会评议质询一把手的场景。

  质询直面问题,评议动起真格。会上,从八小时内到八小时外,从单位管理漏洞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一个个直击要害、当头棒喝式的发问,令到场的5个市直重点部门的党政一把手如坐针毡,额头冒汗。

  会上提出的问题,都是根据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群众信访举报,以及日常监督检查发现的。黄山市纪委负责人介绍,为不让评议质询流于形式,市纪委进行精心设置,询问、质问、追问层层推进,直奔要害。各部门一把手说责任、讲问题、析原因、谈整改,现场作答,不得推诿。

  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是长期以来一把手监督的现实困境。各地积极拓宽监督渠道,形成监督合力,构筑起全方位监督体系。

  记者在基层采访了解到,全面推行的乡镇党代会年会制,开启了党员、党代表对乡镇党委一把手监督的新渠道。每年年底,全省1200多个乡镇普遍召开一次党代会,党委书记、纪委书记现场述职、述廉,接受党代表的民主评议和建议提议。

  纪检、组织、审计等形成合力,让监督之网更加细密。亳州市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该市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相互移送和综合分析信访举报、执纪监督、经济责任审计等渠道反映的一把手问题,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同时,拓宽监督渠道,形成监督合力,把监督视线延伸到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圈和社交圈,实现对一把手的监管时时严、处处严。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