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新平:随礼不超50,界首这个规矩定得好!

访问次数: 525                        发布时间:2017-05-24

[字体: ]

据中安在线网转载人民日报消息,日前安徽省界首市出台《关于开展树新风、改陋习、促脱贫的意见》,给党员干部定规矩:随礼不超过50元!同时,向农村、社区倡议“50元标准,建议修订村规民约时作参考。笔者认为,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引导群众更新观念、革除陋习,这个规矩定得好!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面子。在婚丧嫁娶、进学乔迁等一些日常生活的节点,出于亲情友情而随礼,是中国人世俗生活的常态,不足为怪。在一些西方国家人眼里,爱面子的中国人,因为高密度的礼尚往来,生活过得更加富有人情味。可以说,面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奉行特定的价值观、荣辱观,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个体的行为。面子文化能够传承数千年,自然有其生命力,有其积极的一面。譬如,它能导人向上,争取个人及家族的荣光;它能导人爱美,通过衣着光鲜而获得别人的赞美;它还能导人从善,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礼仪的温馨。

  面子文化兼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它需要一定的物质积累,来获取精神满足;需要通过物质消耗,来填补精神虚空。然而,物质是有度的,精神是无度的。当二者之失衡时,就必然导致问题出现。顾面子也好,随礼也罢,超过一定限度,就会走向反面。过度重面子,事事争第一,就会变得虚荣、奢华。随礼过度,超出承受范围,就会影响正常生活。

  现如今,大部分人的日子都超越温饱,生活有了富余,于是请客送礼之风也漫卷开来。据媒体报道,在皖北农村地区,一些人借婚丧嫁娶、祝寿满月、乔迁开业、升学深造等名义,请帖满天飞,随礼节节高,人情难招架,家庭添烦恼。这一现象正是界首市出台《关于开展树新风、改陋习、促脱贫的意见》的背景。

  当一种世风朝着消极的方向发展时,社会有意识的纠偏就成为必然。界首市的做法,有三点值得肯定:

  其一,直击面子文化的弊端,强力纠偏社会风气。面子文化貌似中庸,没有显性社会危害,容易形成社会跟风潮流。面子文化会促成面子消费,而这种消费价值的核心是脸面,而非情面,偏离了人情世故的本来意义。因此,明确规定党员干部的随礼数额,就是对当地盛行人情风的一次急刹车。虽然会引起一些人短暂的心理不适,但确实是必然之举。

  其二,将树新风、改陋习促脱贫扶贫绑在一起,一举多得。扶贫脱贫是当前的一项中心工作。随礼价码越来越高,对一些经济不宽裕的家庭来说,势必会成为新的负担,拖延脱贫的步伐。因此,改陋习成了促脱贫的手段,确实是创新之举。

  其三,界首市的树新风、改陋习没有一刀切,而是先由党员干部带头,进而向农村、社区倡议。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群众对政府治理手段的不适感,同时也为那些持怀疑、观望态度的群众树立了榜样,这确实是明智之举。

  当然,界首出台的《意见》在互联网上也并没有引来一致叫好声。网友的怀疑集中在政策是否能持久标准是否过低等方面。在此,诚望界首市党委政府接纳网友意见,看准的事就坚持做下去,久久为功,决不虎头蛇尾、半途而废,方能让人民不怀疑政府治理的决心和能力。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